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1 04:27
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了充满新机遇与新挑战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把握新机遇还是应对新挑战,都需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新发展理念之一,是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是供给约束堵点的关键突破口,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有力保障,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有效驱动力。可以说,提升创新水平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创新资源的投入。2020年,R&D经费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R&D人员全时当量稳居世界第一,但当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为世界第14位,这表明中国的创新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虽然当今全球经济面临着强大的倒退压力,但各个经济体对科技和创新的投入却仍在保持增长,这表明世界各国都将创新视为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提升创新效率不仅关乎中国创新资源能否被高效利用,也关乎中国能否占据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以获得更多经济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产性服务业“脱胎”于制造业,同制造业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联,并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度高的特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产业集聚在创新...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指导教师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评阅小组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答辩决议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创新效率的测算
1.2.2 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1.2.3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经济社会效应
1.2.4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1.2.5 现有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结构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影响机理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生产性服务业
2.1.2 产业协同集聚
2.1.3 创新效率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关联相关理论
2.2.2 产业集聚相关理论
2.2.3 创新相关理论
2.3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影响创新效率的机理分析
2.3.1 创新互动效应
2.3.2 交易成本降低效应
2.3.3 知识溢出效应
2.3.4 自我强化效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及创新效率测度与统计分析
3.1 协同集聚指数及创新效率测度方法
3.1.1 协同集聚指数测度方法
3.1.2 创新效率测度方法
3.2 行业层面协同集聚指数及创新效率测度与统计分析
3.2.1 协同集聚指数测度与统计分析
3.2.2 创新效率测度与统计分析
3.3 区域层面协同集聚指数及创新效率测度与统计分析
3.3.1 协同集聚指数测度与统计分析
3.3.2 创新效率测度与统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影响的行业层面证据
4.1 研究假设
4.2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2.1 面板回归模型设定
4.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基准回归结果
4.3.2 稳健性与内生性分析
4.4 异质性分析
4.4.1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异质性分析
4.4.2 基于制造业的行业异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
5.1 研究假设
5.2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2.1 空间面板回归模型设定
5.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基准回归结果
5.3.2 稳健性与内生性分析
5.4 异质性分析
5.4.1 基于制造业技术密集度视角的异质性分析
5.4.2 基于区域视角的异质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门槛特征
6.1 研究假设
6.2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6.2.1 门槛面板模型设定
6.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6.3 门槛效应检验及门槛值估计
6.3.1 门槛效应检验
6.3.2 门槛值估计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科教水平门槛条件下的实证结果分析
6.4.2 创新氛围门槛条件下的实证结果分析
6.4.3 稳健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969518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指导教师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评阅小组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答辩决议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创新效率的测算
1.2.2 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1.2.3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经济社会效应
1.2.4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1.2.5 现有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结构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影响机理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生产性服务业
2.1.2 产业协同集聚
2.1.3 创新效率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关联相关理论
2.2.2 产业集聚相关理论
2.2.3 创新相关理论
2.3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影响创新效率的机理分析
2.3.1 创新互动效应
2.3.2 交易成本降低效应
2.3.3 知识溢出效应
2.3.4 自我强化效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及创新效率测度与统计分析
3.1 协同集聚指数及创新效率测度方法
3.1.1 协同集聚指数测度方法
3.1.2 创新效率测度方法
3.2 行业层面协同集聚指数及创新效率测度与统计分析
3.2.1 协同集聚指数测度与统计分析
3.2.2 创新效率测度与统计分析
3.3 区域层面协同集聚指数及创新效率测度与统计分析
3.3.1 协同集聚指数测度与统计分析
3.3.2 创新效率测度与统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影响的行业层面证据
4.1 研究假设
4.2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2.1 面板回归模型设定
4.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基准回归结果
4.3.2 稳健性与内生性分析
4.4 异质性分析
4.4.1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异质性分析
4.4.2 基于制造业的行业异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
5.1 研究假设
5.2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2.1 空间面板回归模型设定
5.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基准回归结果
5.3.2 稳健性与内生性分析
5.4 异质性分析
5.4.1 基于制造业技术密集度视角的异质性分析
5.4.2 基于区域视角的异质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门槛特征
6.1 研究假设
6.2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6.2.1 门槛面板模型设定
6.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6.3 门槛效应检验及门槛值估计
6.3.1 门槛效应检验
6.3.2 门槛值估计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科教水平门槛条件下的实证结果分析
6.4.2 创新氛围门槛条件下的实证结果分析
6.4.3 稳健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969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96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