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与融合——基于甘肃省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8 07:12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与融合——基于甘肃省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性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投入产出 中间投入


【摘要】:文章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利用甘肃省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指标,详细分析了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与先进制造业互动与融合的情况。结果表明,甘肃省先进制造业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仍需进一步加强发展。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投入产出 中间投入
【基金】: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郝氏炭纤维学术发展基金课题“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问题研究”(HSJJKT1205)
【分类号】:F719;F426;F224
【正文快照】: 一、文献综述随着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目前,根据国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的研究,Grubel和Walker(1989)认为从根源上看[1],二者的关系是以中间性服务的投入建立起来的;Joseph F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2 周晔;;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及其启示[J];开发研究;2010年06期

3 沈华;朱启贵;;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中国部分行业的实证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进;徐谷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宋业峰;;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陈颇;;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我国东部10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尹琳琳;苏秦;陈婷;;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9期

5 陈婷;苏秦;尹琳琳;;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关联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6 王德章;;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构建和谐社会:以黑龙江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7 王凌;孙林岩;冯泰文;;服务型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8 刘园园;苏秦;陈婷;;陕西省服务业内部结构效益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9 吴得文;樊绯;刘源;;烟台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大庆;舒纪铭;来燕;;长沙生产性服务业与工程机械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潘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2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龙跃;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博弈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刘炳春;服务型制造网络协调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卢建平;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及战略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黄昭昭;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荣;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运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杜申强;影响中国地域间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继萍;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7 蒋玉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燕;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坚;;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及其发展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2 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3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4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5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6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7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8 翟运开;;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服务组织间知识交流及其效果评价研究[J];消费导刊;2010年03期

9 周振华;新产业分类:内容产业、位置产业与物质产业——兼论上海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10 李江帆;;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估依据与评价指标[J];经济管理;1997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家林;黄涛珍;;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基于历次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08期

2 杨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和绩效[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瑾;陈丽珍;陈海波;;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4 郭巍;林汉川;;北京市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行业评析与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沈华;朱启贵;;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中国部分行业的实证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6 黄立新;李玉娟;;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赵洪生;赵云华;;2.5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突破口[J];苏南科技开发;2006年10期

8 韩坚;;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中国先进制造业体系完善的“黏合剂”[J];江海纵横;2010年03期

9 张益丰;黎美玲;;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重集聚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启平;;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的互动发展: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殷莉;;生产性服务业:新一轮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鹤春;张怀野;;推进沈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的对策构建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第六章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A];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8 李静;;整合上海中心城区闲置划拨工业用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策略探讨——以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东区升级改造规划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于琨;张展;李怀忠;;生产性服务业与辽宁生态省建设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高丽峰;王兴权;曲丹丹;;基于互动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黄建军;梅兰进军生产性服务业[N];泰州日报;2008年

2 胡虎;进军生产性服务业正当时[N];人民邮电;2008年

3 记者 肖新华;新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N];温州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李宁;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商竞相入驻江桥[N];东方城乡报;2009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有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6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转型保增长[N];人民邮电;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玉峰;生产性服务业拓宽天钢路[N];天津日报;2009年

8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王佳元;水平不同 政策各异[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龚丹韵;回暖阶段上海如何加速转型[N];解放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芳滨;青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N];青岛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孙青芬;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李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樊文静;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及其形成机理[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泽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2 潘善军;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曹亮;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5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俊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让淑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施甜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8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638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0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