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架构能力引领的复杂产品系统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研究——以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08 12:14

  本文关键词:架构能力引领的复杂产品系统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研究——以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复杂产品系统 产业链协同创新 架构能力 协同创新模式


【摘要】:通过研究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核工程)案例,提出一种以企业架构能力引领的复杂产品系统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广核工程基于自身架构能力,从技术、管理和组织等多个维度与产业链相关主体展开协同创新,有效掌控产业链,并显著提升了整个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核心企业引领的后发追赶。对国内其它基础薄弱、产业配套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的复杂产品系统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复杂产品系统 产业链协同创新 架构能力 协同创新模式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630008)
【分类号】:F426.23;F273.1
【正文快照】: 0引言复杂产品系统(Complex Products and Systems,CoPS)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1-2],分为复杂产品与复杂系统[3]。其中,复杂产品包括飞机、高速列车、智能大厦等,复杂系统包括通讯技术系统、机场、核电站、地铁等。复杂产品系统是衡量一国竞争力的重要行业群。发达国家在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树华;张冀新;;基于产业融合的我国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6期

2 谭鸿鑫;;协同创新是国际企业发展的主流[J];中国高新区;2009年04期

3 邓洲;林智;;复杂产品系统的集成创新发展——以北控磁浮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5期

4 何勇;赵林度;何炬;吴清烈;;供应链协同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科学;2007年05期

5 解学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08期

6 刘光东;武博;孙天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基于模块化分工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7期

7 张波;;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8 刘颖;陈继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的自组织机理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5期

9 唐丽艳;王国红;张秋艳;;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20期

10 林善波;;动态比较优势与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以我国高铁技术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艳;丁德锐;;供应商和销售商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诚;赵剑波;;高管团队异质性、企业所有制与海外股权并购——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霍光;;如何提高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汽车工业研究;2009年10期

4 邵云飞;叶茂;唐小我;;技术创新方法的发展历程及解决方案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5期

5 李琳;韩宝龙;;地理与认知邻近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影响——以我国软件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6 陈仁强;李春燕;张小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五主体”模型探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子健;刘伟;;供应链中合作产品开发的任务分配决策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8 吴伟;;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8期

9 周劲波;王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概念模型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张德荣;;铁道类高职院校基于高铁产业的专业建设特色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宏;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郑海涛;基于企业集聚的网络结构、外部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高峻峰;配套环境对新兴技术演化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荣;国家高新区创新主体间功能转换及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蔡洪文;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期权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黎;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令荣;供应链协同度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任宗强;基于创新网络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杨丽伟;供应链企业协同自主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付翔;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曹亮;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周凯;集群环境下软件型企业协同进化成长与创新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许蕾;产业技术链中技术创新主体协同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杰;分工、生产性服务业与政府的作用[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0年

6 廖议均;供应链协同在S跨国集团的内部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常璐;创新环境因子分析及创新环境建设[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曾小永;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张婧;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黄蔚娟;创新孵化网络对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梅,侯发欣,俞义樵;敏捷虚拟企业的多视图概念模型和运作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2 李志刚;汤书昆;梁晓艳;肖伟科;;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和扩散绩效[J];系统工程;2007年05期

3 洪勇;苏敬勤;;我国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1期

4 孙晓峰;模块化技术与模块化生产方式:以计算机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6期

5 马斌;徐越倩;;社区性产业集群与合作性激励的生成——对温州民间商会生发机制的社会经济学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7期

6 刘轶;王孟钧;王青娥;;工程项目执行控制体系下的合作激励分析[J];公路;2007年11期

7 刘远;方志耕;刘思峰;杨保华;袁文峰;;基于供应商图示评审网络的复杂产品关键质量源诊断与探测问题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8 刘友金;罗发友;;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演进机理研究——以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为例[J];管理世界;2005年10期

9 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结点联结及其效率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10 汪建成;毛蕴诗;邱楠;;由OEM到ODM再到OBM的自主创新与国际化路径——格兰仕技术能力构建与企业升级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矫阳;[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丽;模块化对产业组织演进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琰;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中知识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凯;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罗少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刘朝艳;复杂产品制造商与供应商协同研制过程及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伟 ,齐二石 ,徐洁;大型复杂机械产品企业信息化工程问题分析[J];工程机械;2004年11期

2 罗贞礼;韩征和;;高温超导复杂产品的战略地位与复杂特性分析[J];新材料产业;2008年12期

3 李迁;游庆仲;盛昭瀚;;大型建设工程的技术创新系统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12期

4 刘航;;基于隐性需求开发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模型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0年15期

5 刘航;;面向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知识流动模型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03期

6 戴爱明;肖灵机;龚敏;;复杂产品供应链协同优化的演进与发展[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7 王刚;张化照;刘靖东;;航天复杂产品系统研发的组织结构特征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11期

8 戴爱明;高学东;肖灵机;杨庆华;;复杂产品模块化聚类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09年10期

9 汪克夷;陈占夺;;装备制造业复杂产品研发的关键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10期

10 李正锋;叶金福;;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网络的构建及分析[J];工业工程;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炜;刘延松;杨选良;;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及管理要素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慧;实践的考验[N];中国航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晓艳;复杂产品系统的模块划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付永刚;复杂产品系统的研发团队有效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冉龙;企业网络能力、创新结构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刘晓春;基于项目的组织与复杂产品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景劲松;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风险识别、评估、动态模拟与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陈占夺;复杂产品系统中知识管理活动与研发绩效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建明;基于仿真的采办若干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刘延松;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能力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杨丽;模块化对产业组织演进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宋砚秋;复杂产品系统项目组织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莉莉;政府采购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姚洁盛;我国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演化机理及动力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岩;我国企业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能力成熟度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董海川;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的限制因素及其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沈莲军;复杂产品系统研发项目组织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高杨;复杂产品系统技术扩散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静;我国大中型企业复杂产品系统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谭崇梅;复杂产品系统合作创新激励约束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陈文霞;复杂产品系统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10 莫昕玮;复杂产品系统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39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639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a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