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面向配额制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12 14:22

  本文关键词:面向配额制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绿色证书交易市场 绿色证书系统


【摘要】: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构建低碳社会的战略选择。本文在分析典型国家配额制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推行配额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实施配额制的发展路径,并设计了与中国电力市场发展进度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配额制发展体系。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绿色证书交易市场 绿色证书系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089)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22022)
【分类号】:F426.2
【正文快照】: 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构建低碳社会的战略选择。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总结了一些发达国家实施配额制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对中国开展配额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式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辛颂旭;张钦;白建华;;西班牙风电大比例消纳的深度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8期

3 任东明;;中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实施对策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22期

4 王蓉;麻秀范;;美国可再生能源证书交易市场[J];中外能源;2010年08期

5 李家才;陈工;;国际经验与中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设计[J];太平洋学报;2008年10期

6 刘连玉;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考察与思考[J];中国电力;2002年09期

7 陈和平,李京京,周篁;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政策的国际实施经验[J];中国能源;2000年07期

8 王白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在中国应用探讨[J];中国能源;2004年04期

9 谢旭轩;王田;任东明;;美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能源;2012年03期

10 李艳芳;张牧君;;论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建立——以落实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为视角[J];政治与法律;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炜;罗迪;;Influences of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on 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 schedule design[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2期

2 张式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刘林;葛旭波;张义斌;尹明;李利;;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3期

4 夏太寿;高冉晖;;基于“钻石模型”的江苏风电产业竞争力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9期

5 张洁;方瑞明;;基于小波变换和贝叶斯证据推断框架下的LS-SVM短期风速预测[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5期

6 何川;;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政策效率评估[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6期

7 谢国辉;李琼慧;王乾坤;黄碧斌;曹石亚;;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国外实践及相关启示[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7期

8 徐一凡;高辉;韩仁德;;中国强制性碳减排政策及对大型电力企业的影响分析[J];风能;2013年01期

9 钟宇峰;黄民翔;文福拴;龚剑波;王焱;;计及绿色证书交易机制的大用户直购电市场均衡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年02期

10 赵新刚;冯天天;杨益晟;;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对我国电源结构的影响机理及效果研究[J];电网技术;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家才;;可交易绿色证书与可再生能源:基于最优化的考察[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罗鑫;张粒子;李才华;;国际上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度的利弊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家才;;可交易绿色证书与可再生能源:基于最优化的考察[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4 郝丽莎;赵媛;;世界新能源政策初探[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第十届学术年会热电专委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晓建;江苏省沿海潮间带风电产业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姜波;新建居住建筑节能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彭江波;排放权交易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徐振川;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地域能源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郭金童;能源经济的动态分析及能效水平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谷志红;促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绿色电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8 张国东;促进地源热泵在建筑中应用的经济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侯刚;中国生物质能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飞翔;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中政府规制与激励[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清;吉林省洮南风电场选址及长远发展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裴小妮;风电价格政策分析及其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慧;我国风电政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姚梦媛;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丽君;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康保协合风电场项目综合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6 朱工宇;WTO框架下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纪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朱清清;考虑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电力市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罗迪;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时间表决策中的关键要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仲丽萍;西部地区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欣欣;我国电力企业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综合效益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式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仇卫东;王智冬;李隽;;我国风电发展相关问题分析[J];电力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3 白建华;辛颂旭;贾德香;;我国风电大规模开发面临的规划和运行问题分析[J];电力技术经济;2009年02期

4 张运洲;白建华;辛颂旭;;我国风电开发及消纳相关重大问题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1期

5 辛颂旭;白建华;郭雁珩;;甘肃酒泉风电特性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12期

6 陈贺;李隽;韩丰;刘建琴;王智冬;;我国风电大规模集中开发有关问题探讨[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1期

7 赵旺初;国外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概述[J];广东电力;2001年03期

8 沈_g;顾孟迪;;欧洲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7年09期

9 任东明;MMS政策的实现方式及其适应性分析[J];可再生能源;2004年06期

10 李艳芳;岳小花;;美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及其启示——基于得克萨斯州的经验分析[J];清华法治论衡;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力通;电力市场下我国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治国;胡化凯;张逢;;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年09期

2 孙海燕;“十一五”科技部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 加大技术研发 强调自主创新[J];建设科技;2005年12期

3 刘丽萍;记者行动初见成效,可再生能源渐成媒体关注热点[J];太阳能;2005年01期

4 顾琼;《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助力中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第二届亚洲可再生能源展迅速升温[J];太阳能;2005年02期

5 ;中国—西班牙可再生能源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能源;2005年08期

6 王璇;可再生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J];国际化工信息;2005年11期

7 ;发展可再生能源配套政策将实施[J];东北电力技术;2005年10期

8 周凤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9 ;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京召开[J];中国能源;2005年11期

10 张国宝;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更快更好地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工作的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2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3 方炎;;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李燕;汪贤强;;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韩立红;;河北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思考[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李沛;何文晶;杨慧;;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侠;徐壮;苏道年;鲁玲;张则振;;山东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思路与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关于2011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申报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1]38号)[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9 ;十堰市住建委关于印发《十堰市“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10 ;宜昌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华;法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N];中国煤炭报;2004年

2 钟欣;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创历史新高[N];中国贸易报;2005年

3 林琳;气象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大有作为[N];中国气象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丁 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瓶颈[N];中国质量报;2005年

5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冯之竣;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N];光明日报;2005年

6 毛 磊;美国可再生能源消耗锐减[N];经济参考报;2002年

7 王一娟 李敏;可再生能源产业全球升温[N];经济参考报;2004年

8 刘向 郑汉根;我国将为可再生能源开发立法[N];经济参考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于杉;可再生能源再度看好[N];经济参考报;2004年

10 记者:杨骏;高油价给可再生能源积聚优势[N];经济参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宝卿;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7 黄s,

本文编号:662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662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e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