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我国汽车金融信贷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23:18

  本文关键词:我国汽车金融信贷风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汽车金融 信贷风险 互联网征信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换挡期,汽车行业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越发明显,而据相关测算,汽车金融业务占到整个汽车产业链利润的近60%。我国汽车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市场仍然存在起步晚、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拿衡量国家汽车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渗透率而言,我国仅为1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40%的水平,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以互联网金融崛起为代表的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汽车金融业务带来了无限可能。机遇必然伴随挑战,作为未来的蓝海业务之一,,互联网汽车金融如何防范信贷风险便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传统汽车金融业务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提出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的发展空间和政策建议,为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及意义,同时归纳总结了相关的文献综述,以为正文的展开进行铺垫。之后主要进行了相关理论知识的输入,包括汽车金融及汽车信贷金融风险的概念、特征、种类及产生原因,并以代表公司为切入点列举了世界上汽车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三个国家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方式,进而回顾了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历程。然后,详细阐述了互联网汽车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包括互联网汽车金融在中国的尝试、发展优势以及其操作风险点。最后,根据目前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在结构安排上,互联网汽车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是本文的重点。但由于我国汽车金融业务整体发展还不够成熟,而互联网汽车金融更是刚刚萌芽,在此领域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基于笔者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某些观点的提出和建议的政策仍有待检验,对互联网汽车金融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互联网汽车金融 信贷风险 互联网征信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471;F83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24
  • 1.1 选题背景13-16
  • 1.2 选题意义16-18
  • 1.2.1 理论意义16
  • 1.2.2 现实意义16-18
  • 1.3 相关文献综述18-23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8-20
  • 1.3.2 国内研究现状20-23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23-24
  • 1.4.1 可能的创新23
  • 1.4.2 不足之处23-24
  • 第2章 汽车金融及传统汽车金融信贷风险阐述24-38
  • 2.1 汽车金融及传统汽车金融信贷风险的概念24-26
  • 2.1.1 汽车金融的概念24-25
  • 2.1.2 传统汽车金融信贷风险的概念25-26
  • 2.1.3 传统汽车金融信贷风险的特征26
  • 2.2 传统汽车金融信贷风险的分类及产生原因26-30
  • 2.2.1 传统汽车金融信贷系统性风险26-27
  • 2.2.2 传统汽车金融信贷非系统性风险27-30
  • 2.3 国外主要国家汽车金融发展情况30-33
  • 2.3.1 美国30-31
  • 2.3.2 德国31-32
  • 2.3.3 日本32-33
  • 2.4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历程33-38
  • 第3章 互联网汽车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空间38-46
  • 3.1 互联网金融39-41
  • 3.1.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39-41
  • 3.2 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尝试41-42
  • 3.2.1 传统汽车金融机构的创新41
  • 3.2.2 新兴汽车金融机构的拓展41
  • 3.2.3 不同机构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合作共赢41-42
  • 3.3 互联网汽车金融的优势42-43
  • 3.4 互联网汽车金融信贷风险43-45
  • 3.4.1 道德风险:数据造假43-44
  • 3.4.2 技术风险:数据冗余44
  • 3.4.3 管理风险:信贷风险模型的正确性44
  • 3.4.4 汽车金融机构信息平台的安全隐患44-45
  • 3.5 结论45-46
  • 第4章 互联网汽车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46-57
  • 4.1 完善个人征信机制是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46-53
  • 4.1.1 要完善、优化全国性征信系统的职能46-48
  • 4.1.2 对民营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加强监管,并进行数据共享48-52
  • 4.1.3 建立完善而严格执行的守信激励与违约惩罚机制52-53
  • 4.2 汽车金融机构要加大数据库和信贷系统平台的技术投入53-54
  • 4.2.1 硬件方面:信息处理方式逐渐向云计算倾斜53
  • 4.2.2 软件方面:定期进行相关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53-54
  • 4.3 实现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的动态化54-55
  • 4.3.1 变量的选择方面要进行不断试错54-55
  • 4.3.2 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对模型进行及时调整自变量的选择及权重55
  • 4.4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翔;汽车金融信贷业务模式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3年08期

2 袁林青;;中国汽车金融公司个人汽车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15期

3 陆婷婷,邱海洋;构建我国汽车金融个人信用体系的探讨[J];北方经贸;2003年12期

4 陈翠;;汽车消费贷款风险测试模型[J];北方经贸;2007年08期

5 冯泽京;;我国金融公司发展探索——以汽车金融公司实践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20期

6 计志英;;对探索建立新型汽车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肖俊涛;;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邱兆祥;刘冬瑾;;新形势下中国汽车金融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11期

9 胡小平;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防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10 韩光道;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及其借鉴[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669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669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