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保护资金运作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02:02
本文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资金运作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建筑 保护利用 保活 资金运作体系 融资模式
【摘要】:大量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实践表明,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的缺乏。尤其在我国,历史建筑保护资金尚且无法完全满足文物建筑的保护需求,可用于综合价值相对较低的历史建筑的就更加匮乏了。随着保护理念的不断创新和保护范围的不断扩大,传统上完全依靠政府投资的模式过于单一,而且现有模式导致建筑整修之后的运营方式不够灵活,因此,专项的保护资金已经不能满足建筑的整修和更新需求,传统的投资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常态下特色文化产业对历史建筑运营提出的新要求。那么,获得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资金的渠道还可以有哪些?怎样的资金运作体系是可持续、可复制并且能够良性循环的?如何对资金平台参与方做到持续、有效的激励?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本论文从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入手,通过对欧美等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早、保护体系较完善的发达国家的保护资金运作模式进行研究,并选取国内几个资金运作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全面总结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现状和面临的难题。通过深入研究多种融资模式的利与弊和天津市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成果实践,尤其是以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对其保护经验进行分析,提出了历史建筑“保活”的概念,并初步建立了以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实体公司为主导的资金平台体系,并对资金平台运作机理进行探索。本研究试图针对上述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关键性的资金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探索公众参与和民间资本介入的历史建筑“保活”之路,寄希望于通过引入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开放性思维与技术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为我国现阶段历史建筑的“保活”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为理论研究开拓新思路。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通过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平台整合相关资源已势在必行。搭建这一平台既是资源的整合利用手段,也是保护实体公司的一次跨越式发展与全面转型。第二,移动互联网在平台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已融入大众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传统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行业相结合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历史建筑保护事业创新和多元化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鼓励公众作为保护主体之一参与进来,同时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不仅仅是一种金融创新方式,更是全新的多元化的历史建筑保护体系重构。
【关键词】:历史建筑 保护利用 保活 资金运作体系 融资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9.1;F426.92;F406.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问题11-12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12-14
- 1.3.1 研究思路12
- 1.3.2 研究方法12-14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中国现状14-20
- 2.1 相关概念界定14-15
- 2.2 主要研究成果15-17
- 2.3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状及特点17-20
- 2.3.1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取得成果17-19
- 2.3.2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面临难题19-20
- 第三章 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融资模式20-27
- 3.1 欧美保护史概述20-21
- 3.2 国外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融资模式21-22
- 3.3 国内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融资模式22-24
- 3.4 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融资模式比较与启示24-27
- 3.4.1 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融资模式比较24-25
- 3.4.2 保护利用融资模式的启示25-27
- 第四章 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融资模式分析27-35
- 4.1 一般的融资模式27-30
- 4.1.1 传统融资模式27-28
- 4.1.2 项目融资模式28-29
- 4.1.3 价值融资模式29-30
- 4.2 历史建筑分类与融资模式设计问题30-32
- 4.2.1 历史建筑分类30-31
- 4.2.2 融资模式设计中的问题31-32
- 4.3 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融资模式分析32-35
- 4.3.1 一般的融资模式的优劣势比较32-33
- 4.3.2 历史建筑及街区保护利用的特殊性33-34
- 4.3.3 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融资模式的启示34-35
- 第五章 历史建筑保活资金运作模式案例分析——以风貌整理公司为例35-50
- 5.1 风貌整理公司简介35
- 5.2 历史建筑保活实体公司的发展35-38
- 5.3 历史建筑保活各阶段资金需求特点及融资模式38-43
- 5.3.1 历史建筑“保活”融资模式分析-津城静园38-40
- 5.3.2 历史建筑“保活”融资模式分析-五大道聚客锚地40-42
- 5.3.3 历史建筑“保活”资金需求阶段及融资模式分析42-43
- 5.4 历史建筑保活资金运作平台搭建43-50
- 5.4.1 历史建筑保活平台构建44-46
- 5.4.2 历史建筑保活平台参与方选择46-47
- 5.4.3 历史建筑保活平台运作模式与机理47-48
- 5.4.4 保活平台搭建问题与对策48-50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50-52
- 6.1 研究结论和创新点50-51
- 6.1.1 研究主要结论50
- 6.1.2 研究的创新点50-51
- 6.2 研究不足之处51
- 6.3 未来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4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54-55
- 致谢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兵;悉尼市历史建筑保护的奖励制度及启示[J];规划师;2001年01期
2 张杰;庞骏;董卫;;悖论中的产权、制度与历史建筑保护[J];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10期
3 陈U,
本文编号:750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750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