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粗糙集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风险评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粗糙集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风险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可再生能源 投资风险 评价模型 粗糙集 模糊C均值聚类
【摘要】: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投资风险评价问题,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风险评价模型。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在构建可再生能源共性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可再生能源投资风险评价信息系统;分别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粗糙集对评价指标进行离散化处理和属性约简,确定项目投资评价的关键风险指标及其权重;最后得出各类可再生能源投资项目的综合评价值。以风电投资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以评价对象的客观数据为依据来确定其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准确合理,可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经济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投资风险 评价模型 粗糙集 模糊C均值聚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090,71201056)
【分类号】:X196;F416.2;F224
【正文快照】: 0前言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资源供应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与碳排放压力越来越大,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缓解能源危机与环保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国提出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可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吴复立;;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风电投资决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1期
2 丁斌;陈殿龙;;基于粗糙集与FAHP-FCE的地方政府应急物流预案评价[J];系统工程;2009年04期
3 李峰;刘正超;贾晓希;曾鸣;李娜;;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风电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模型[J];华东电力;2012年04期
4 付海艳;张诚一;;基于FCM和粗糙集属性重要度理论的综合评价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6年06期
5 赵治;;风力发电项目多目标决策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1年02期
6 刘杰;姜海波;;偏远岛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2年03期
7 赵会茹;苏婕;杨雯;;基于CVaR方法的风力发电项目投资风险度量[J];可再生能源;2012年10期
8 熊威明;朱桂萍;张达;张希良;;可再生能源经济决策支持工具IRPP的构建及分析案例[J];可再生能源;2013年04期
9 岳意定;刘国清;谭洁;;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法和粗糙集理论的评价方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5期
10 张波;李晓丹;管静怡;;粗糙集方法在优化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淑花;吴爱祥;高谦;张梅花;董璐;;基于RS-GP模型的边坡安全系数预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张文;陈剑平;秦胜伍;张晨;李明;马建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FCM法在泥石流分类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曾鸣;邹建平;许文秀;刘宏志;刘超;;基于区间数理论的风力发电全寿命周期减排效益估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3期
4 张肆红;路晓光;赵伟;;FCM(模糊C-均值聚类)法在泥石流分类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10年03期
5 丁斌;杜元;;基于PSO算法与AHP最小二乘模型对多属性决策问题权重求解[J];系统工程;2010年07期
6 于怀昌;余宏明;刘汉东;;高速公路边坡滚石运动学参数敏感性研究[J];公路;2010年04期
7 刘敏;;风电投资策略评估[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程维明;夏遥;曹玉尧;宋杨;刘海江;;区域泥石流孕灾环境危险性评价——以北京军都山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9 李彦斌;于心怡;王致杰;;采用灰色关联度与TOPSIS法的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电网技术;2013年06期
10 宋伶俐;杨军;周博文;吴耀文;胡子修;李俊;邓长虹;孙元章;;一种电网基建项目辅助决策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圣豪;兰培真;孙苗;;应急物流方案选择方法研究[A];改革创新不停步,攻坚克难促发展——2013年“苏浙闽粤桂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淳凡;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景区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国发;弦支穹顶结构施工控制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付海艳;隐藏知识—隐藏规律的安全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李国旗;具有多属性特征的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凡鹏飞;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充裕性决策模型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张鹏;基于GIS的复杂条件下露井联采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骆汝九;多指标综合评价的非参数方法和缺失数据的聚类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8 王一任;综合评价方法若干问题研究及其医学应用[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绍元;节能减排环境下电力市场优化运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金林;不同形状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3 谭远玲;基于QFD的产品服务系统工程特性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孟辉;建设银行酒泉风电基地投资项目的战略设计[D];兰州大学;2011年
5 赵爽;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10年
6 杨香凤;基于粗糙集的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丁志勇;基于Agent的物流联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8 刘世雄;基于模糊聚类算法对心电数据典型特征分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邹颖;河北南网发电节能调度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10 冯力娜;基于粗糙集的电力通信网及电力信息安全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柯;何凡能;;中国陆地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区域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9期
2 沈又幸;范艳霞;;基于动态成本模型的风电成本敏感性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2期
3 吉兴全,文福拴;发电投资的实物期权决策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1期
4 吉兴全,文福拴;实物期权方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2期
5 贾德香;程浩忠;韩净;;发电投资的期权博弈决策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8期
6 彭令;牛瑞卿;陈丽霞;;GIS支持下三峡库区秭归县滑坡灾害空间预测[J];地理研究;2010年10期
7 廖顺宝;刘凯;李泽辉;;中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估算[J];地球信息科学;2008年05期
8 石文辉;陈静;王伟胜;;含风电场的互联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J];电网技术;2012年02期
9 汪华斌;吴树仁;汪微波;;滑坡灾害空间智能预测展望[J];地质科技情报;2008年02期
10 张腾飞,肖健梅,王锡淮;粗糙集理论中属性相对约简算法[J];电子学报;2005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政;技术经济评价在风电投资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2 于汉启;我国风电发展的成本与风机选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3 李若昭;风电机组综合性能评估与运行特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4 祁礼红;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乌登山风电项目风险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构筑中德能源与气候合作的桥梁 中德能源与气候政策展望——可再生能源与能效大会在京举行[J];太阳能;2008年02期
2 王耀斌;冯起;司建华;常宗强;;一种基于粗糙集和灰色理论的绿洲生态稳定性评价方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3 姚佳;;可再生能源政府补贴政策之法治化思路[J];理论月刊;2009年12期
4 桑东莉;;德国可再生能源立法新取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王乾坤;周原冰;宋卫东;方彤;;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法规体系及其启示[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6 ;创新之窗[J];环境经济;2009年07期
7 胡正海;周渝慧;梁钟晖;顾洪凤;王玉梁;;规划方案下的清洁发展机制案例及分析[J];华东电力;2009年06期
8 王佳;于军琪;郭春燕;;基于粗糙集—RBF网络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13期
9 Dieter Salomon;高进宁;之之;;十问拯救地球的市长[J];商务旅行;2009年06期
10 金玉婷;杨芸;;生活垃圾处置中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J];上海电力;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增奇;陈飞星;李占玲;陈奕;;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4)——瓯江河口综合考察论文集[C];2004年
2 林永钦;傅春;;湖泊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探析[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小平;张虎威;彭海燕;史晓丽;王亮;靳钢雷;;北京公路生态绿化评价体系研究[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志华;邱凌;;生态家园建设环境效益评价方法研究[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洋;钱金平;;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唐山市为例[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程瑞;;一种基于Rough集和Shannon熵理论的节能减排效果评价建模方法的设计[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毅;;电力与环境的协调发展[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金倩楠;;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9 任建兰;周鹏;;区域生态安全研究体系及评价模型[A];山东生态省建设研究(2004)[C];2004年
10 谢U,
本文编号:756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75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