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厦门市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工业进入高速成长期,汽车工业发展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相应也引发汽车报废量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废弃资源利用问题和安全问题,给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考验,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构建与我国汽车报废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回收体系,将为破解发展瓶颈探索出路。本文在循环经济理论的视角下,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导向,以逆向物流理论为指导,以回收利用模式为研究内容。通过认真分析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所处的环境与现状,总结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领域的成功经验,以此作为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借鉴之用。同时,结合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发展的实际,分析存在不足之处,查找出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存在回收利用率低、信息系统不健全、存在政策缺陷等问题,并提出以下对策:一是通过选择适合厦门报废汽车回收模式,构建报废回收的逆向物流体系,建立支持逆向物流运行的支撑体系来完善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二是建立由报废汽车回收管理信息系统、汽车拆解信息系统、零部件再制造管理信息系统、材料回收再生管理信息系统构成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平台;三是建设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产业基地,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回收利用处理,提高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率与回收价值;四是希望出台针对性扶持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政策,通过价格调控、税收调控与财政补贴等方式,使体系运行更具效率。
【关键词】:循环经济 报废汽车 回收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471;F71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
- 1.2 问题的提出9-10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2
- 1.3.1 从保护消费者利益角度11-12
- 1.3.2 从经济价值的角度12
- 1.3.3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12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3
- 1.4.1 研究内容12-13
- 1.4.2 研究方法13
- 1.5 本文的创新点13-15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15-25
- 2.1 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概述15-17
- 2.1.1 报废汽车的涵义15
- 2.1.2 汽车报废标准15
- 2.1.3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15-16
- 2.1.4 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流程16-17
- 2.2 基础理论17-21
- 2.2.1 循环经济理论17-20
- 2.2.2 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20-21
- 2.2.3 逆向物流理论21
- 2.3 文献综述21-25
- 2.3.1 国外文献综述21-22
- 2.3.2 国内文献综述22
- 2.3.3 简要评述22-25
- 第3章 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及问题25-45
- 3.1 国内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环境25-28
- 3.1.1 政治法律环境25-26
- 3.1.2 经济环境26
- 3.1.3 社会文化环境26-27
- 3.1.4 技术环境27-28
- 3.2 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28-37
- 3.2.1 厦门报废汽车量28-29
- 3.2.2 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现状29-35
- 3.2.3 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相关政策35-37
- 3.3 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存在问题37-42
- 3.3.1 回收利用率明显低37-38
- 3.3.2 信息系统不健全38
- 3.3.3 政策缺陷38-42
- 3.4 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问题成因分析42-45
- 3.4.1 循环经济发展起步晚是回收利用率低的直接原因42-43
- 3.4.2 政策导向不科学制约着行业发展43-45
- 第4章 国外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经验及启示45-51
- 4.1 国外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经验45-49
- 4.1.1 欧洲45-48
- 4.1.2 美国48-49
- 4.1.3 日本49
- 4.2 国外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启示49-51
- 4.2.1 完善的法规政策49-50
- 4.2.2 健全的报废汽车回收网络50
- 4.2.3 回收拆解技术保障50-51
- 第5章 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优化的对策措施51-61
- 5.1 厦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优化的原则51-52
- 5.1.1 系统性原则51
- 5.1.2 法制化原则51-52
- 5.1.3 信息化原则52
- 5.2 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52-55
- 5.2.1 报废汽车回收模式的选择52-54
- 5.2.2 报废汽车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54-55
- 5.2.3 逆向物流运营模式的支撑体系55
- 5.3 构建信息平台55-57
- 5.3.1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信息系统56
- 5.3.2 报废汽车拆解信息系统56
- 5.3.3 零部件再制造管理信息系统56
- 5.3.4 材料回收再生管理信息系统56-57
- 5.4 建设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产业基地57-58
- 5.4.1 产业基地的作用57-58
- 5.4.2 产业基地建设机制58
- 5.5 完善相关政策58-61
- 5.5.1 形成促进汽车回收利用政策58-59
- 5.5.2 围绕价值进行价格调控59
- 5.5.3 税收调控与财政补贴59-61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6.1 结论61-62
- 6.2 不足与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67
- 个人简历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融;认真做好报废汽车回收的监督管理工作[J];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20期
2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名单(第一批)[J];节能与环保;2003年03期
3 ;关于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经营资格年检问题的通知[J];广西节能;2003年03期
4 ;四川省9部门整顿报废汽车回收市场[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4年02期
5 姚建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04期
6 姚建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管理方法探讨[J];广西节能;2004年02期
7 ;商务部召开加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管理座谈会[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06期
8 ;四川省办公厅发出通知对未取得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擅自回收报废汽车的企业和个人坚决予以取缔[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09期
9 苟世清;报废汽车回收管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10期
10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系列讲座(之三) 第二章 粗解程序(总体拆解)[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物再生协会研究报告 《中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现状与展望》通过专家验收[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2 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写作组;;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A];西南汽车信息:2010年下半年合刊[C];2010年
3 ;深化改革 减员增效 探索企业发展的新路子[A];中国物资流通协会通讯[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戴宏;我区严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2 本报记者;加强报废汽车回收管理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N];人民日报;2001年
3 杨秀莠;我州着手整顿报废汽车回收市场[N];团结报;2005年
4 记者 李雪;报废汽车回收明年建数据库[N];北京商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彭波;滇报废汽车回收业酝酿变局[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6 麦德 国经;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力度加大[N];中国邮政报;2001年
7 记者 安明霞;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秩序混乱 加强落实《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8 记者 葛胜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格许可制度拟重新确立[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0年
9 记者 肖华堂;新疆整治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N];中国冶金报;2010年
10 胡博;加大报废汽车回收监管力度[N];宝鸡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纾寒;汽车回收政策对报废汽车回收率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张婷;面向汽车打包机轻量化设计的结构分析与优化[D];江苏理工学院;2015年
3 刘学卿;基于LCED的报废汽车回收体系的研究与实现[D];长安大学;2015年
4 李幻云;基于政府责任分析的报废汽车回收博弈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卫明;报废汽车回收与再制造绿色绩效系统动力学建模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朱丽华;厦门市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刘晓培;报废汽车回收影响因素分析及其系统设计[D];重庆大学;2008年
8 李红霞;上海报废汽车回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武晓宁;河北省报废汽车回收体系优化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10 李南;面向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的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11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81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