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生态工业园区共生网络的结构分析:以天津泰达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15 09:30

  本文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共生网络的结构分析:以天津泰达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工业园区 产业共生 社会网络分析 结构分析


【摘要】: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态正在蓬勃发展,它是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以天津泰达生态工业园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典型生态工业园的结构特征。通过分析网络密度和簇系数,确定了生态工业园区网络集聚特征;通过平均最短距离计算确定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性;分别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这三个方面对网络进行中心性分析,识别中心度高的企业以及高链接度的企业;用结构洞判断节点的等级以及通过核心-边缘结构确立生态工业园中节点的异质性。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分析为生态工业园区提供了一种综合的分析方法和框架。利用网络的结构分析可以找到园区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顺利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 产业共生 社会网络分析 结构分析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2BAB18B04) 北京市博士后经费资助(编号:2012ZZ-36)
【分类号】:X32;F427
【正文快照】: 美国靛青(Indigo)发展研究所首先于1992年提出了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s,EIPs)的概念,并且在1993年美国环境管理委员会(EPA)上介绍了这个概念[1],自此以后很多学者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研究。生态工业园是目前工业生态学理论在实践中比较成功的应用模式,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辞;;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基于典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分析[J];当代经济;2011年02期

2 赵玲玲;罗涛;刘伟娜;;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9期

3 康伟;;基于SNA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关键节点识别——以“7·23动车事故”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3期

4 汪旭晖;;社会网络理论下的企业供应链合作信任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5期

5 毛清华;高杨;;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促进策略[J];情报杂志;2010年10期

6 宋雨萌;石磊;;工业共生网络的复杂性度量及案例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7 杨丽花;佟连军;;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生态工业园典型案例研究[J];生态学报;2012年13期

8 平亮;宗利永;;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传播研究——以Sina微博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0年06期

9 戴铁军;陆钟武;;定量评价生态工业园区的两项指标[J];中国环境科学;2006年05期

10 孙晓梅;崔兆杰;朱丽;刘雷;;生态工业园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德娟;;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对人际公民行为的影响——基于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实证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李飞;修光利;仲星;刘辉;周雅琴;张萍;;都市型经济开发区生态化建设路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2期

3 万怀宇;林友芳;黄厚宽;;社会网络中的链接稳定性预测问题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魏顺平;;2010年度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研究进展调查与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林荣恒;章晖;邹华;;面向SNS用户访问行为的Web缓存预测替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钱振华;;国内科技哲学领域合著者派系分析与可视化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宗刚;孙玮;;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农转非中的实证研究——以朝阳区南磨房乡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王发明;刘传庚;;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产业集群风险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9 窦影;;关系网络与农村借贷——以黑龙江省Q村的实证调查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党亚茹;;基于SSCI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合著分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赵耀;沈洪洲;宗乾进;袁勤俭;;网络环境下政府危机信息传播研究——以周久耕“天价烟”事件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国霞;鲁亿方;徐银梅;;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视角看实验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江倩苗;赵燕平;;基于电子邮件分析的企业员工网络监测模型[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郑俊;王少平;曹俊;;卡伦堡工业共生网络结构特征的演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6 钟钢;曹俊;曹丽君;王少平;;产业共生网络结构的量化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施杨;李南;;知识主体中心性对团队知识扩散影响及其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李东泉;魏登宇;卢金河;;社会网络分析在规划管理组织中的应用研究——以常州市规划局新北分局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商婕;曾悦;;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10 李洋涛;李川;许超;雷晓;徐洪宇;唐常杰;杨宁;;空间评分:基于PageRank的信息网络可视化中节点重要性度量[A];第29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NDBC2012)[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陈钦约;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菊萍;集群企业的迁移:影响因素、方式选择与绩效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徐健;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渠道行为与契约型农产品交易关系稳定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金津;企业生态链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鹏耀;网络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葛笑春;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联盟:协同网络及其竞争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魏巍;“跨学科研究”评价方法与资助对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张s,

本文编号:855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855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5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