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一体化的内涵与途径——以南昌九江地区工业一体化为实证
本文关键词:产业一体化的内涵与途径——以南昌九江地区工业一体化为实证
【摘要】:在分析产业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南昌与九江两市工业产业一体化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产业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产业目标一体、产业功能对接、产业布局协同、产业要素互通等四个方面;结构互补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制度构建是产业一体化推进的保障,分工与合作是产业一体化的主要方式。昌九地区工业地位较为突出,发展条件各具优势、主导产业梯度互补、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强化等,为工业一体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同时工业产业一体化发展还存在对接意识不强、总体实力偏弱、战略机遇错失等制约。立足产业一体化内涵,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文章提出了构建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明确产业分工与深化产业合作等促进工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工业一体化 内涵 对策建议 昌九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10)
【分类号】:F427
【正文快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区域主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获取经济集聚及互补效应,促成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式[1]。从1990年代至今,在全球、国家、城市群和都市圈等不同区域层面,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先强;;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董祚华;南金德;;推进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研究报告[J];决策与信息;2007年02期
3 唐宇文,蔡建河;长株潭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2年04期
4 林耿,许学强;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5期
5 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J];经济地理;2009年06期
6 吴家庆;卿孟军;;长株潭一体化与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7 舒冲,杨俊;长三角都市圈内各主要城市的分工与定位——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启示[J];上海企业;2004年08期
8 禚金吉;魏守华;刘小静;;产业同构背景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2期
9 雷欣;;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绩效评估与对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璐红;李亚妮;王晓峰;;灌区土地利用优势度分析——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2 周璐红;李亚妮;王晓峰;;基于Zipf定则的灌区土地资源潜力评价研究——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3 王晓硕;;专业化外部性、产业增长与高技术产业同构性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4 别道学;张绍春;;武汉城市圈整合发展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J];长江论坛;2011年01期
5 吴唯佳;;中国特大城市地区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03期
6 刘新卫;;海外经验对新时期国土规划工作的启示[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3期
7 刘习平;杨伟;;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J];城市;2009年12期
8 王晓阳;;消除河北塌陷和环京津贫困带的对策[J];城市;2011年11期
9 王伟奇;;“长株潭”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一体化”[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唐路,薛德升,许学强;1990年代以来国内大都市带研究回顾与展望[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谷立霞;;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崔婷;;国土规划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对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袁正午;褚静静;刘明皓;魏秉铎;;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哲远;华元春;;浙江省土地利用规划调控存在问题及改革途径探讨[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侯建荣;陈洁;黄丹;;基于合作博弈的都市圈经济系统协同机制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侯建荣;周颖;顾锋;;都市圈城市经济系统的协同机理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冯振环;王莉娜;冯领香;;京津冀都市圈脆弱性水平差异的致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陈茵茵;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鹏翔;基于“两型社会”构建的武汉城市圈产业选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鲁成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宗仁;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吴瑞君;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颖;经济增长中土地利用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保障措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文亮;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晓停;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制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岚;武汉城市圈商贸流通物流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5 郭波;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比较协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陈景;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徐宗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土地利用冲突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龚子恒;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中有条件建设区的利用与管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马文霞;全球化条件下的小经济体生存之道[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瞳;世界主要都市圈经验的借鉴和北京都市圈的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河山;万浩;;武汉市参与推进武汉城市圈产业融合及产业布局一体化研究[J];长江论坛;2009年02期
2 周婕,龚传忠;基于管治思维的中国城市建设行政管理体制[J];城市规划;2001年09期
3 张京祥;试论中国城镇群体发展地区区域/城市管治[J];城市问题;1999年05期
4 徐建华;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地理学[J];地理科学;1999年04期
5 郑天祥,赵大英;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基础设施的协调[J];地理学报;1997年S1期
6 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7 邱风,张国平,郑恒;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8 傅莹;卫平;;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4期
9 陈万灵;珠港澳港口布局的战略构想[J];港口装卸;1996年02期
10 Г.莫谢伊,王兴权;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过程[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国华;唐承丽;朱翔;;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景阳;米庆华;;黄河三角洲甜高粱产业一体化综合开发探索[J];中国糖料;2007年01期
2 牛若峰;食品工业须走产业一体化经营之路[J];农业技术经济;1998年05期
3 冀纯堂;世界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经验[J];世界经济;1998年10期
4 ;国外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J];河北畜牧兽医;1999年03期
5 武群丽,陈娆,田德锋;河北省肉牛饲料产业一体化问题研究[J];河北畜牧兽医;2000年05期
6 牟伟英;蒋颖君;汪霞;;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1期
7 张慈;苑健斌;;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04期
8 李伟;夏卫红;;基于SWOT模型的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1年07期
9 谢雨萍#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战略选择——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Z1期
10 刘成果;;逐步推进产业一体化是解决奶业深层次矛盾,构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机制的根本举措——在首届中国奶业大会上的讲话(摘录)[J];中国乳业;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丽;;区域产业一体化与产业集聚[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郑燕飞;;以煤为基础 实现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A];2010内蒙古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郭芳;;整合资源 推动青岛城乡文化产业一体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4 徐虹;;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几点思考[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岚;;以大西柏坡开发为载体推进京津冀文化产业一体化[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张亚军;程曦;;“渤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构想[A];第八届全国文化管理研讨会暨中国首届农村文化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江山;刘颖;;京津廊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万融;张象枢;;提高我国茧丝绸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产业一体化与产业绿色化[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中喜;杨军;;京津廊休闲服务产业一体化的制约环节与延展分析[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10 张洪波;;创新养殖模式、发展低碳农业 打造产业一体化的有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超邋见习记者 马芳;深圳金融蛋糕珠三角分享[N];南方日报;2008年
2 张彦哲 本报记者 田晶;奶业深耕产业一体化[N];中国企业报;2010年
3 王宇华;产业一体化是建设的关键[N];湖北日报;2006年
4 王宇华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产业一体化与武汉城市圈[N];长江日报;2007年
5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 冯浩;东北亚物流业一体化植根于产业一体化[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记者 于娜;五大举措助推深圳产业一体化[N];民营经济报;2008年
7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吴奕新;珠三角产业一体化东莞如何借势[N];东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凤安;产业一体化:重构分工链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郭光明 张萍实;珠三角9市共推旅游产业一体化[N];中国旅游报;2011年
10 通讯员 王强;中青铝资产总额两年要翻番[N];宁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雨霏;基于关联机制的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崔言民;山东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组织模式比较及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姚洪斌;新农村建设的一体化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连茂;江西省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孟华;国际化与企业绩效[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鑫昊;同城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崔大树;区域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梁启东;沈阳经济区经济空间特征与一体化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天阔;基于城镇网络体系的东北地区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东青;深莞惠都市圈产业一体化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艾云超;大庆油田天然气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程馨;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夏卫红;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机制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国宜;长株潭城市供水产业一体化及其监管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李新妮;基于区域合作理念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文化产业一体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筱菊;论信息化推进城乡一体化[D];四川大学;2006年
8 尹广萍;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段学庆;青潍经济一体化中潍坊市的发展战略[D];青岛大学;2009年
10 张瑞霞;麦积区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18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918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