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振兴战略的成效及前景
本文关键词:美国制造业振兴战略的成效及前景
【摘要】:奥巴马政府把制造业振兴视为提振美国经济的关键,其制造业振兴战略实施5年来已取得一定成效,对扭转美国经济失衡、带动就业、促进出口、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等作用明显。但该战略能否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还取决于能否在关键性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能否拓展出口市场及能否在政策层面继续给予强力支持等因素,因而其发展前景有待观察。就目前来看,存在诸多有利于该战略继续推进的条件,美国制造业振兴因而有望持续较长时期。
【作者单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关键词】: 美国 奥巴马政府 制造业振兴 经济发展
【分类号】:F471.2
【正文快照】: 2008年发生的次贷危机令美国深切感受到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切肤之痛”,在危机中上台的奥巴马政府通过对“去工业化”的反思,更加关注制造业,并相继推出一系列做实实体经济的政策与举措,形成“制造业振兴战略”。5年来,其成效如何?发展前景怎样?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一奥巴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利民;;“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及其国际政治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庄芮;;美国重振制造业:动因、成效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8期
2 余翔;;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及其变化趋势[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后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同异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司琳;国际“碳政治”博弈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楚树龙;;国际格局的变与不变及中国国际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虎;内战前美国制造业的发展[J];史学月刊;1996年02期
2 ;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推向北美和欧洲[J];汽车与配件;2003年33期
3 ;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推向北美和欧洲[J];汽车与配件;2003年35期
4 ;新闻[J];制造业设计技术;2000年01期
5 史明浩;美国制造业的十大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01年Z2期
6 范刚强;;石油金融态势点评[J];国际石油经济;2006年04期
7 ;竞争力世界地图之新人笑、旧人哭[J];装备制造;2011年Z1期
8 覃乾;;美国“再工业化”挑战中国制造[J];装备制造;2011年06期
9 李现宗;美国制造业再生的秘密武器——TOC[J];连锁与特许;1998年06期
10 周明;有色金属材料上市公司月评(10月)[J];中国金属通报;2002年4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峰;;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及原因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庚晋;白杉;;如何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A];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专家解读采购经理指数(PMI)[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4 安德鲁·蒂顿;莫妮卡·富恩特斯;;美国贸易出口缺口的情况分析[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曙;;21世纪制造业的发展趋势[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刘卫;吴志红;;面向二十一世纪先进制造技术综述[A];一九九八年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邢源源;;从国家竞争优势到区域竞争优势:美国双岸经济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何薇;;美国关税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林玲;胡渊;;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政治经济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乔兆红;;上海世博会:中国崛起的时间和空间[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岚田;美国制造业出现技工荒[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记者 何瑛;美国制造业指数达近4年来最高点[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美国制造业形势好转[N];中国证券报;2003年
4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重振“美国制造”的战略与政治考量[N];人民日报;2010年
5 顾列铭;美国制造业何以长盛不衰[N];中国信息报;2008年
6 王大伟;美国制造业仍处于强势地位[N];中国贸易报;2006年
7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表声明[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朱琪;疲弱数据美元微挫[N];汕头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何伟文;什么在主导美国制造业就业[N];国际商报;2004年
10 郭庆婧;美国制造业靠信息化重建霸主地位[N];人民邮电;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喻美辞;南北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南北国家的就业变动[D];厦门大学;2009年
2 孙磊;国际美元信用本位与中美贸易差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楠;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2 徐冰曦;美国制造业回归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3 左跃荣;在华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投资回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沈霞云;低工资国家出口对美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1990~2005[D];厦门大学;2007年
5 王晓坤;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之下的美国制造业变革(1980-2000)[D];苏州大学;2009年
6 许亚运;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7 刘立军;跨境生产分享与国际经济周期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8 宋志航;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王锰;中美贸易差额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睿;美国贸易发展与金融发展的互动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934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93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