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8 18:37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制造业就业 影响因素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摘要】: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出口依存度、技术创新能力和地理区位对制造业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工资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进口依存度对制造业就业表现为一定的负向效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加大资本投入和出口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技术进步,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对于促进制造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制造业就业 影响因素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规制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编号:71173116),项目主持人为李廉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业聚集的福利效应与我国区域福利均等化政策研究”(编号:11CJL065),项目主持人为刘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三角制造业聚集的福利效应研究”(编号:10YJC790169),项目主持人为刘军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产业聚集视角下我国城乡福利均等化政策研究”(编号:2012T50509),项目主持人为刘军;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产业聚集视角下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编号:2011M500094),项目主持人为刘军 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主持人为刘军
【分类号】:F424;F249.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率的提高,相反,我国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促进就业,控制或降低失业率,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为此,国家“十二五”规划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利;宿伟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制造业的就业影响[J];财经科学;2012年07期

2 明娟;邢孝兵;张建武;;国际贸易对制造业行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0年06期

3 戴觅;徐建炜;施炳展;;人民币汇率冲击与制造业就业——来自企业数据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3年11期

4 姚大庆;;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基于内生劳动供给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5 卿石松;;人民币升值影响就业的机制、效应与政策含义[J];经济评论;2009年02期

6 王孝成;于津平;;中国制造业行业就业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7 毛日f;;出口、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就业[J];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8 刘军;李廉水;王忠;;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J];科研管理;2010年06期

9 尹嘉啉;马野驰;;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年02期

10 范言慧,宋旺;实际汇率对就业的影响:对中国制造业总体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飞;;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服务业就业影响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8期

2 向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3 沈宏亮;;西部制造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与支撑路径分析[J];兵团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4 彭荣胜;;区域协调与先发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两区域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5 马丽君;孙根年;;江苏省国际国内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及成因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6 沙文兵;;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就业效应[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7 李磊;;市场扩张型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陈昊;;对外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研究评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周自强;李瑞冉;;浅析汇率杠杆属性——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S1期

10 曹_g;;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制造业就业的非对称影响——对中国31个省市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汴京;谢作诗;;FDI流入改进中国政府质量了吗?——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杨利峰;;汇率变动对贸易与就业的影响分析[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5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内集聚、关联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李晓峰;钱利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传导渠道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吴三忙;;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演变态势的实证研究:1988-2007[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张丽杰;李廉水;;制造业创新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3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唐亚晖;人民币汇率失调的测算及汇率传递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程文;基于模块化分工的产业组织演化及其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超;中印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产业—就业结构影响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卢靖;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孟凡星;福建省工业集聚现状及经济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练高海;基于钻石理论的企业集群持续竞争力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武梁安;市场规模与地区经济差距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董彦兵;浙江制造业投资效率的制约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陈秀智;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以及就业增长[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文兵;;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就业效应[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2 丁剑平,鄂永健;实际汇率、工资和就业——对中国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11期

3 鄂永健;丁剑平;;实际汇率与就业——基于内生劳动力供给的跨期均衡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4期

4 胡昭玲;刘旭;;中国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基于32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5 张杰;刘志彪;郑江淮;;产业链定位、分工与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7期

6 隆国强;;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2006年09期

7 刘鹏飞;张亚斌;;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均衡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11期

8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9 范剑勇,王立军,沈林洁;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10 田巍;余淼杰;;企业出口强度与进口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来自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卉;产业分布、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复旦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廉水;郑伟;;海峡两岸制造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分析[J];江海学刊;2006年02期

2 聂庆明;汪萍霞;;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武海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4 邓丽姝;;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苏凤昌;周阿莉;;危机影响下的西安装备制造业振兴研究——西安五大主导产业细化研究[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6 李彬;姚凌群;;现代制造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及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7 邹昭f^;;北京市制造业适度发展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8 倪勇;曹昕鸷;吴汶芪;;加快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5期

9 殷凤;;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陈凯;冯晓玲;;全国主要省市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比较[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2 林刚;青岛入围“中国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N];青岛日报;2006年

3 戴吉坤;首届陕西装备制造业总评活动盛大启动[N];陕西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杨磊;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振兴装备制造业[N];贵州日报;2008年

5 高端制造业课题组;关于长春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N];协商新报;2008年

6 鞍山市科技信息局 张生灿;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N];鞍山日报 ;2009年

7 记者 陈茗佳;我市装备制造业进入“黄金期”[N];兰州日报;2009年

8 周泓洋;产业转移加速制造业升级[N];中国企业报;2009年

9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解佳涛;创新引领我国装备制造业跃迁之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10 阮继清;加快发展武汉制造业[N];湖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邓泽林;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增欣;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琦玮;中国发达地区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祥友;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蒋雪;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杨秀骞;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吴f^;技术演化论视域下装备制造业“装”与“备”关系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5 吴雪;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侯莹;生产性服务业FDI促进制造业增长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3年

7 王宇;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庆雪;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机理及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魏勇;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37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937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1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