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上市公司审计合谋及其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20 12:26
【摘要】:审计合谋的产生严重的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及客观性,严重误导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侵犯了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的稳定性。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有效治理审计合谋行为呢? 为得到合谋各方达成审计合谋的条件,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在对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双方进行博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合谋各方达成合谋的条件,即(D-K-F+L+C)÷(Z+J+z+j)≥q成立。 由审计合谋成功的条件,可知审计合谋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不力,主要体现在:多个政府部门同时监管,职能交错、注册会计师协会未能充分发挥自律职能、对审计合谋相关各方的处罚力度不够,这就是的使得q、z、j、Z、J的值过小,使得审计合谋成功的条件易于达成;二是上市公司层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差以及审计委托聘任机制不合理,这就使得L、(C-F)的值过大,使得审计合谋成功的条件易于达成;三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我国会计事务所组织体制不合理,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使得其合谋行为被发现时受到的直接惩罚z的值较小),以及会计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使得因会计事务所披露上市公司违规行为,而丧失与客户继续合作机会对会计事务所带来的潜在损失L的值过大),使得审计合谋成功的可能性增大。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上市公司审计合谋的治理策略。外部监管层面的治理对策,包括:明确政府监管部门职责划分,由于财政部是地方财政的管理部门,再由其行驶监督权,不利于两权分离等原因,本文认为应取消财政部的监管权,由审计署取代为行驶;证监会依然履行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权,但证监会要接受审计署的审计;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自律职能;加强舆论监督;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惩罚力度。上市公司层面的治理对策,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取消审计委员会制度;完善监事会制度,在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的上市公司中,为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监事会的成员应当由中小股东选举产生;由改进后的监事会行使审计委托权。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治理对策,包括改进事务所组织体制和促进事务所规模化经营。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3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上市公司每年要有一定分红比例的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1年12期

2 陈岚桦;;警惕上市公司争当放高利贷的财神爷[J];法人;2011年09期

3 雷备战;;浅谈控制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风险策略[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

4 ;上市公司放高利贷危害无穷[J];IT时代周刊;2011年18期

5 ;2011年世界电气上市公司100强排行榜[J];电气技术;2011年07期

6 赵国宇;;制度安排缺陷、声誉机制缺失与审计合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徐秋生;;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现状及原因探讨[J];财会通讯;2011年20期

8 ;上市公司全年筹资9644亿元 京粤沪占比过半[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26期

9 王卫红;;中汽协上市公司委员会引领社会责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市公司委员会 2011年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在重庆成功召开[J];董事会;2011年07期

10 马伟伟;黎开颜;;军工上市公司财务简析[J];航天工业管理;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雪洁;刘汉民;;垄断国企高管薪酬现状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叶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及时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4 黄少安;钟卫东;;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与股权融资偏好——对中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进一步解释[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曹汛;;浅谈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2003年

6 浙江省内审协会课题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7 ;上市公司内审工作的思考[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8 金山;陈盈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法律与财务会计对接评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9 徐向艺;陈振华;马磊;;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经济学分析及其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何丽梅;刘晓春;;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志勇;行业盘整上市公司强者恒强[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赵学毅;上市公司扭亏之“道”[N];证券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闻 达;蓝筹公司成为中流砥柱[N];证券日报;2005年

4 江苏天鼎 秦 洪;“穷亲戚”让上市公司很受伤[N];证券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勇;上市公司的非常治理[N];经济观察报;2005年

6 经济视点报记者 牛尚 刘金松;上市公司高管为何“事故”频发[N];经济视点报;2005年

7 李萤 行业策略分析师(上海中广信息咨询传播有限公司);十家上市公司值得关注[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8 记者 陈建军;上市公司董秘频繁更迭需关注[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陈建军;上市公司董秘:你方唱罢我登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本报记者 万鹏;上市公司首季报喜忧参半[N];证券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国宇;审计合谋的预警与防治对策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潘丽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影响因素和演进路径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巩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5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6 李绪富;我国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吴琳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杨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李丹;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规模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世兵;上市公司审计合谋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王坤;异常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收买的相关性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3 张佞;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合谋及其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薛美君;上市公司审计合谋及其治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主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6 付志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林鹏;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王蕾;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薛新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10 刘荣多;河北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81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2481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