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政府审计问责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1:16

  本文关键词:政府审计问责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中国政府审计经过20多年的曲折发展,已经逐渐走上现代化审计之路,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较大的差距,最明显的是我国对审计问责制的研究还很薄弱。政府审计问责制就是用“问”的“制度化”来保证权责对等的一种机制;制度的推行需要从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事由、问责程序等方面来构建制度框架,要处理好权与法、权与民、权与责的关系,从制度上消除实施障碍。 本文对政府审计问责制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可以为审计问责的法制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能够为责任政府、责任社会的形成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也丰富了政府审计理论的研究。在广泛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审计问责制度的建议,提高据国家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保证国家权力运行的有序性。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一部分,分析研究审计问责制的内涵与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审计问责的主体和客体,审计问责的范围及其问责的程序。本文的研究以民主政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中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或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前者按照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并按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数量支付相应的报酬。委托代理理论的固有局限就是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因此需要监督,政府审计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安排。 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审计问责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审计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审计问责主体和客体不明确;问责弹性较大;审计问责制立法滞后。 第三部分提出了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的制度框架:审计问责的主体、客体、问责事由和问责程序。 第四部分以审计问责制度框架为基础,分析了在审计实务中的问责,即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问责、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绩效审计问责。突出了问责的事由,也论述了问责中的难点和制约。
【关键词】: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问责制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绩效审计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39.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导论10-12
  • 1.1 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研究方法11
  • 1.3 创新之处11-12
  • 第2章 政府审计问责的文献综述12-16
  • 2.1 国外文献综述12-13
  • 2.2 国内文献综述13-16
  • 第3章 政府审计问责的内涵及发展历程16-24
  • 3.1 政府责任与问责16-18
  • 3.1.1 政府责任16-17
  • 3.1.2 政府责任监督体系17
  • 3.1.3 政府问责机制17-18
  • 3.2 政府问责的理论基础18-20
  • 3.2.1 民主政治理论18-19
  • 3.2.2 委托-代理理论19-20
  • 3.3 政府审计问责的涵义20-22
  • 3.3.1 政府审计问责属于行政问责20-21
  • 3.3.2 政府审计问责是问责链条上的一环21-22
  • 3.4 政府审计问责的发展历程22-24
  • 第4章 政府审计问责制的构建24-30
  • 4.1 政府审计问责制的涵义24
  • 4.2 政府审计问责制的框架设计24-30
  • 4.2.1 问责的主体24-27
  • 4.2.2 问责的客体27
  • 4.2.3 问责的事由27-28
  • 4.2.4 问责的程序28-30
  • 第5章 我国政府审计问责的现状分析30-36
  • 5.1 政府审计问责的前提30-31
  • 5.1.1 审计法的逐渐完善30
  • 5.1.2 审计公告制度的实施30-31
  • 5.2 我国政府审计问责所取得的成效31-33
  • 5.2.1 “审计风暴”引出审计问责31-32
  • 5.2.2 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积极配合32
  • 5.2.3 审计数据显示审计问责的成效32-33
  • 5.3 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存在的问题33-36
  • 5.3.1 缺少统一的法律对政府的审计问责进行规范33
  • 5.3.2 审计主体存在的问题33-34
  • 5.3.3 审计问责力度弱34-35
  • 5.3.4 审计结果难落实35-36
  • 第6章 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的改进对策及实现路径36-48
  • 6.1 完善我国政府审计问责的制度建设36-38
  • 6.1.1 完善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相关的立法制度36-37
  • 6.1.2 从主体层面的解决方案37
  • 6.1.3 从客体层面的解决方案37-38
  • 6.2 加强在审计实务中的问责38-48
  • 6.2.1 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问责38-40
  • 6.2.2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问责40-45
  • 6.2.3 在绩效审计中问责45-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滢;;“和谐审计”与“审计问责”辩证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8期

2 李成艾;;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审计问责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09期

3 杨桂花;刘翠英;马彦玲;;审计问责制制度创新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财会通讯;2011年09期

4 阮滢;;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一体化模式构建初探[J];财会通讯;2011年10期

5 庄恩岳;国际惯例与模式选择(二) 国家审计的司法模式[J];当代审计;1995年03期

6 庄恩岳;国际惯例与模式选择(四)——国家审计的其他模式[J];当代审计;1995年05期

7 周盟农;;经济责任审计完善行政问责机制[J];交通财会;2010年05期

8 田利军;张杰;;困境与出路:审计问责的现实思考[J];交通财会;2010年11期

9 王娟;谈审计问责制[J];财会研究;2005年11期

10 曹惠民;;公共治理视角下的政府绩效问责机制研究[J];理论导刊;2011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梅;经济责任审计视角下的浙江省政府问责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姜文祥;政府责任的审计问责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政府审计问责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332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