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权性质、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质量
本文关键词:企业产权性质、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质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成为现行改革的核心之举。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资源利用效率并存在不同的治理难题。独立审计作为企业的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在解决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国内外审计实践的不断深入,各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逐渐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并形成一定的声誉效应,激励和约束着审计主体的行为,影响着审计质量。近年来,国内外爆发了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独立审计质量的广泛关注,并导致了对高声誉审计师的信任危机。审计质量和审计师声誉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值得我们重视。更进一步,审计质量和审计师声誉的相关关系是否会因为客户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呢?文章在对产权理论、声誉理论、审计行为形成机理进行梳理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关于企业产权性质、审计师声誉和审计质量关系的假设,以企业最终控制人的所有权属性代表企业产权性质、以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代表审计质量、以事务所品牌排名表征审计师声誉,同时考虑企业治理层面、经营层面和其他层面的影响,选取2011-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别对企业产权性质和审计质量的关系、审计师声誉和审计质量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综合关系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国有产权公司的审计质量总体低于非国有产权公司;高声誉的审计师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高声誉审计师能够克服国有产权公司的代理缺陷,保证审计服务的高质量,且这种作用在国有产权公司中更显著。文章的研究证实了我国审计市场中审计师声誉机制的作用,为加强我国本土审计师的品牌声誉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同时也发现了不同产权性质公司的审计治理效果差异,为指导产权改革实践和审计实践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企业产权性质 审计师声誉 审计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39.4;F271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导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12-13
- 1.3.1 研究思路12-13
- 1.3.2 研究框架13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13-15
- 1.4.1 研究方法13-14
- 1.4.2 研究创新14-15
- 第2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回顾15-27
- 2.1 基础理论15-19
- 2.1.1 产权理论15-16
- 2.1.2 声誉理论16-18
- 2.1.3 审计行为的形成机理18-19
- 2.2 文献回顾19-27
- 2.2.1 审计质量内涵的文献回顾20-22
- 2.2.2 企业产权性质与审计质量关系的文献回顾22-24
- 2.2.3 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质量关系的文献回顾24-26
- 2.2.4 研究述评26-27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27-38
- 3.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27-31
- 3.1.1 企业产权性质与审计质量27-29
- 3.1.2 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质量29-30
- 3.1.3 企业产权性质、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质量30-31
- 3.2 研究设计31-38
- 3.2.1 变量选择31-36
- 3.2.2 模型设计36-38
- 第4章 实证分析38-51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38-39
- 4.1.1 样本选择38-39
- 4.1.2 数据来源39
- 4.2 实证分析39-51
-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39-42
- 4.2.2 相关性分析42-44
- 4.2.3 Logistic回归分析44-49
- 4.2.4 稳健性检验49-51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51-55
- 5.1 研究结论51-52
- 5.2 政策建议52-53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58
- 后记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喜林;提高审计质量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河北审计;2000年11期
2 罗爱源,穆宪河;严管理 高质量 增效益 馆陶县深入开展“审计质量效益年”活动[J];河北审计;2000年12期
3 霍保银;落实两个规定 强化任期审计质量[J];中国审计;2001年01期
4 刘军,王晓梅;牢牢抓住审计质量这个“牛鼻子”──兼谈影响审计质量的成因及对策[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5 董明秋,孙健;审计质量与审计诉讼判决结果关系的探讨[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6 ;坚持不懈地抓好审计质量[J];河北审计;2001年03期
7 穆宪河;思想风险与审计质量[J];河北审计;2001年09期
8 王晓梅;牢牢抓住审计质量这个“牛鼻子”──兼谈影响审计质量的成因及对策[J];山东审计;2001年04期
9 韩少奇;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J];河北审计;2002年01期
10 黄树平;提升预算执行审计质量和水平的思考[J];中国审计;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信元;夏立军;;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2 刘国常;田勇;;基于审计质量特征拓展分析的审计质量控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潘克勤;;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基于2002年度中国前“20大”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客户盈余管理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刘金成;;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 全面提升审计质量[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明辉;刘笑霞;;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之影响——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兵;李晶;唐逸凡;;行政处罚能改进审计质量吗?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C];2011年
7 李江涛;宋华杨;邓迦予;;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与审计意见、审计质量[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褚相奇;;浅析财务报表与信息、审计质量三者的关系[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9 张栋;戴德明;;行政处罚机制与审计质量——兼评政府监管的有效性[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政斌;;用课题化模式提升审计质量[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注协审计质量中心任命首届公众委员会[N];财会信报;2007年
2 何建秋;审计质量管理之我见(一)[N];财会信报;2013年
3 姚峰;平邑健全审计质量保障体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4 赵保平;提高审计质量刍议[N];中国审计报;2004年
5 金雨薇 庄济温;青岛市狠抓审计质量管理[N];中国审计报;2006年
6 徐杨 窦霁云 王金萍;青白江区努力提高审计质量[N];中国审计报;2007年
7 张玉斌;建章立制 提高审计质量[N];韶关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翁文基;安徽扎实推进“审计质量年”[N];财会信报;2008年
9 孔小辉清河区审计局干部;文明审计的核心是提高审计质量[N];铁岭日报;2008年
10 张梅荣;以执法水平保审计质量[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京萍;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审计师变更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吴伟荣;制度背景、签字注册会计师背景特征与审计质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钟伟强;审计质量溢酬的形成机理与客观存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芳;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晓媛;政府监管与审计质量改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孙坤;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任夏仪;中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刘爱松;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9 陈晓芳;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孙永军;基于规模视角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学锦;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赵文s,
本文编号:333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33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