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审计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审计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管理舞弊 舞弊三角 管理舞弊审计模式 治理系统
【摘要】: 管理层目前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财务舞弊事件的主谋,防范管理层的舞弊行为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由于内在缺陷,使其在揭露管理舞弊方面显得无能为力,而代表着国外审计发展方向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则因为超出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只能成为审计人员今后为之奋斗的目标。基于上述原因,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迫切需要建立管理舞弊审计模式。本论文通过对舞弊三角理论的研究,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对现行审计模式进行兼收并蓄,构建全新的管理舞弊审计模式。本文提出了管理舞弊审计模式全新的思路,并提出全新的审计理念,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全面进行风险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舞弊审计模式目标、方法以及特殊审计程序,该程序同时考虑了财务指标以及治理系统双重风险因素。这种以揭露管理舞弊和评价会计报表公允性为双重目标的管理舞弊审计模式必将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防范管理舞弊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管理舞弊 舞弊三角 管理舞弊审计模式 治理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39.4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13
- 一、研究背景7-10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一) 研究目的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三、研究的思路和框架11-13
- 第一章 理论文献综述13-20
- 第一节 代理理论13-14
- 第二节 公司治理理论14-15
- 第三节 内部控制理论15-16
- 第四节 风险管理理论16-17
- 第五节 舞弊三角理论17-19
- 本章小结19-20
- 第二章 管理舞弊基本概述20-24
- 第一节 舞弊辨析20-21
- 第二节 管理舞弊的定义及理解21-23
-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管理舞弊防范的现行审计模式局限24-30
- 第一节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局限性24-26
- 第二节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局限性26-28
- 本章小结28-30
- 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制度背景与管理舞弊动机分析30-41
-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制度背景30-33
-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制度30-32
- 二、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32-33
-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动机分析33-40
- 一、管理层的压力33-36
- 二、舞弊的机会36-39
- 三、舞弊的借口39-40
- 本章小结40-41
- 第五章 达尔曼公司案例分析41-46
- 第一节 案例简介41-42
- 第二节 达尔曼公司舞弊特点分析42-44
- 一、管理者参与造假,舞弊手法系统严密,具有较强隐蔽性42-43
- 二、以"圈钱"为目的,违规上市、配股43
- 三、治理结构混乱,管理者与董事会合谋43-44
- 四、造假成本巨大,社会后果严重44
- 第三节 结论和启示44-45
- 一、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44
- 二、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外部监督44-45
- 三、内部审计应在管理舞弊防范上发挥更大作用45
- 四、重视风险管理,识别非财务警讯45
- 本章小结45-46
- 第六章 管理舞弊审计模式建立的工作基础46-51
- 第一节 管理舞弊审计模式的基础46-47
- 第二节 管理舞弊审计模式工作重心及测试平台47-48
- 一、管理舞弊审计模式工作重心的转移47
- 二、全新的审计测试平台——财务分析与治理系统评价并重47-48
- 第三节 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48-50
- 一、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48-49
- 二、职业怀疑态度的运用49-50
- 第四节 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环境因素50
- 本章小节50-51
- 第七章 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审计模式的构建51-74
- 第一节 完善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51-53
- 一、完善公司产权制度51-52
- 二、完善董事会制度52-53
- 第二节 加强内部控制系统建设53-54
- 第三节 全面实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54-55
- 第四节 管理舞弊审计模式55-73
- 一、管理舞弊审计模式目标重构55-58
- 二、管理舞弊审计模式特殊的审计方法58-64
- 三、管理舞弊审计模式的特殊审计程序64-73
- 本章小结73-74
- 结语74-75
- 参考文献75-78
- 致谢78-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来稳;颜宝铜;李洪伟;;基于新审计准则的管理舞弊审计策略理论与实践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5期
2 常勋,黄京菁;从审计模式的演进看风险导向审计[J];财会通讯;2004年13期
3 章显中;;如何改造舞弊的土壤——企业会计欺诈背景的调查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2年10期
4 于海云;;管理层舞弊及其审计模式的缺陷及完善[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王泽霞;梅伟林;;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重要红旗标志之实证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蒋志鹏;刘中华;;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10期
7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年02期
8 王泽霞;论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创新——管理舞弊导向审计[J];会计研究;2004年12期
9 赵德武;马永强;;管理层舞弊、审计失败与审计模式重构——论治理系统基础审计[J];会计研究;2006年04期
10 王泽霞;;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行为分析——基于舞弊三角理论[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雄胜;内部控制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车宣呈;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s,
本文编号:782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78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