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征大气污染税的分析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我国开征大气污染税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其影响范围之广,治理之难,令各国政府深感困扰。尽管污染程度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但都给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各国对其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外,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对话与合作,共商环境保护措施;对内,各国纷纷开征污染税等,以税收手段等来筹集必要的财政资金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同时通过发挥税收的调控功能以引导纳税人的经济行为,最终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目的。我国政府为制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重也做出了不屑努力,不仅大大提高了在防污治污方面的经济投入而且也通过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从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在此规划下,中央政府将2006年的节能减排目标确定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 从2006年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当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相比2005年增长了1.5%;化学需氧排放量同此增长1%;而单位国内生长总值能耗只下降了1.2%,远低于目标值4%。鉴于我国还未开征专门用以环境保护的税种,对环境污染有一定保护作用的税收政策也零散地分布在如资源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我国学术界呼吁效仿其他国家,通过开征专门的污染税从而改变单一依靠行政手段解决污染问题的局面,因此对开征污染税的讨论在我国税收界已是一个热门话题。考虑到不同形式的环境污染形式具有不同的产生机理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只针对大气污染进行研究,通过对大气污染自身特点的了解进一步讨论在中国设置大气污染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介绍了该文的选题背景及写作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 第二部分是对开征大气污染税的必要性的介绍。首先,简要介绍了大气污染的现状,通过资源稀缺性理论、科斯定理、外部性理论及公共品理论论证了对大气环境采取保护措施的必要性以及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次,介绍了我国现已存在的与保护大气环境相关的税费,包括资源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税种以及排污收费制度,重点分析了它们在大气环境保护中所起作用的有限性,进一步论证开征大气污染税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是对污染税与排污收费制度的对比。笔者从开设目标及成本—收益两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了污染税的优势以及如何处理污染税与排污费的关系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一些典型国家在开征污染税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本文主要列举了各国针对大气污染方面所设的污染税种,并在对各国做法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开征相应税收的一些有益启示。 第五部分讨论了大气污染税税收要素的设计,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首先,详细分析了我国大气污染物的构成成分,得出我国的大气污染物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对中国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通过历年统计数据的分析,证实我国的大气污染物分布较集中且稳定,本文列出了2005年—2007年的行业分布数据,将排污量排在前七位的行业进行了汇总比较,这主要是为税种的设计服务。其次,讨论了大气污染税税收要素的设计,尤其重点分析了税率的设计,笔者分析了决定税率高低的影响因素。对1978年—2007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与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第一、二、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60047、0.482628,0.259541。同时,分别从企业角度和政府角度讨论了税率的设置,并进行了理论模型的分析。 第六部分针对为促进对大气污染保护力度,对现存的与大气保护相关联的各税种及排污费提出了完善的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12.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康;张玉峰;;环境税功能变异风险分析与税收中性设计[J];知识经济;2011年17期
2 杨峗;;我国碳税及碳税制度设计问题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张文勇;;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下的税制改革方向[J];华章;2011年21期
4 何宜庆;文静;袁莹莹;;中国碳税征收设计与资金使用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5 潘敏;;浅谈我国环境保护税制的构建[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6 周波;;中国的节能减排困境和财税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7 赵宗强;;我国面对国际税收竞争时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湘;;兼顾效率与公平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税收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例[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邓海峰;刘玲利;;OECD国家环境税制的分析与启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雷芸;;农业土壤污染立法重心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4 濮洪九;王晓华;张喜武;王源;苏立功;姜智敏;尹伯钦;朱宪堂;翟日成;吕觉人;张勇;徐涛;刘永禄;王海英;郝建鑫;田雁;尹永萍;刘建祥;王洪元;廖玉林;杨化彭;何国家;高双喜;蓝晓梅;赵家廉;张宏;曾枝茂;石砺;周波;唐秀银;杨玲;刘进武;牛振良;刘秋芬;;煤炭企业税费制度改革研究[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上册)[C];2009年
5 王静;孙月萍;王思茂;;国内外税收政策主动空间的比较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璞;;环境税理论与实践及在我国的基本构想[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翟晓宁;郭月亮;;对我国环境立法中“费改税”问题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楼紫阳;沈奕红;李明;袁文祥;朱南文;;我国固体废弃物环境税征收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9 丁芸;;开征环境税势在必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孙法柏;;法经济学视野下的环境侵权问题探讨[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信信托 周其琦;“税收中性”有利于REITs初期发展[N];金融时报;2010年
2 晏扬;征收机动车污染税的前提[N];贵阳日报;2009年
3 杨涛;金融创新呼唤税收中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4 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环保需要政策[N];中国财经报;2000年
5 西南财经大学 罗志华 蒋霞;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路径选择[N];金融时报;2006年
6 彭露 吴清桦;券商ABS遭遇增值税拦路虎[N];证券时报;2006年
7 本报评论员董迎春;让百姓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N];工人日报;2003年
8 周卫民 作者 哈佛大学“国际税收”公共政策管理硕士,现任职于北京市投资促进局;美国拉开新一轮联邦税改序幕[N];中国税务报;2005年
9 叶枫;解放REITs[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李云帆;环境税或将出台引发市场变动几何?[N];中国电力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越扶;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2 何琼;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若干理论问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温智谋;海峡两岸税制对外商投资的影响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一舒;税收动机的创造性会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徐慎刚;中国纳税遵从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承廷;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税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龚辉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8 杨磊;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中国税制绿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赵杰;国内商品税与进出口商品税的协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魏光明;我国环境税收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通艳;我国开征大气污染税的分析与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丁江华;次优污染税理论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徐浩;税收之债消灭时效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美婵;税收制度与企业资源配置关系[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之成;论税收的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梁利华;网络交易税收规制的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叶敏森;论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权的限度[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许艳辉;我国P2P电子商务模式税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黄剑波;电子商务有效税收征管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吴琴;税收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效应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1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25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