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财政:概念性框架及规模再估算
本文关键词: 土地财政 概念性框架 规模估算 出处:《产经评论》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对土地财政相关文献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现行的土地租税费制度,提出土地财政构成的概念性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对全国、区域和省级三个层面的土地财政规模进行再估算。估算结果表明,一方面,土地出让金是土地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及最重要的来源,但并不是全部,研究时不应简单地以土地出让金作为土地财政的唯一代表,而应根据研究目的作出具体判断;另一方面,目前各地对土地财政均存在较高程度的依赖。需警惕的是,房地产价格波动等因素可能会通过影响土地财政收入进而引发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和债务风险。因此,政府须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土地财政所隐藏的风险。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documents of land financ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land rent tax and fee system in China,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land finance constitution, and under this framework, to the whole coun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one hand, the land transfer fe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land revenue, but it is not all. The study should not simply take the land transfer fee as the sole representative of the land finance, but should make a specific judgment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land finance. The fluctuation of real estate price and other factors may lead to the local government's financial risk and debt risk by influencing the land revenue, 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risk hidden by the land financ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与金融研究所;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深圳市元维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城市房价周期波动研究”(项目编号:12CJY029,项目主持人:陈英楠)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暨南启明星计划”(项目编号:15JNQM022,项目主持人:陈英楠)
【分类号】:F301;F812
【正文快照】: 一引言 自1994年国内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政府面临着“事权”与“财权”不一致的困境。为确保有充足的资金满足地方财政支出,地方政府积极开辟新的财政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土地作为地方政府可支配的一项资源,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依靠,并呈现出土地出让金等与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兴庭;;解决“土地财政”核心在于权利调整[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04期
2 尹卫国;;“土地财政”再度膨胀隐忧甚多[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60期
3 李尚蒲;罗必良;;我国土地财政规模估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黄小虎;;解析土地财政[J];红旗文稿;2010年20期
5 湖南商学院课题调研组;朱青;郭钊剑;王一帆;温桂荣;;湖南土地财政对房价影响并不显著[J];国土资源导刊;2010年11期
6 杨颖f;;“土地财政”并非十恶不赦[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70期
7 赵燕菁;;关于土地财政的几个说明[J];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1期
8 袁志刚;;发达城市应逐步退出土地财政[J];农村经营管理;2011年05期
9 刘轶鹏;张硕;;我国土地财政成因研究[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11期
10 秦勇;;土地财政问题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富娟;;厦门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与政府经济行为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小虎;;解析土地财政[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小虎;;对《“土地财政”的两种模式——浙、陕的两个案例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秋风;;对《“土地财政”的两种模式——浙、陕的两个案例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胡长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财政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漆亮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以厦门市为例[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7 茅明睿;;北京土地财政的现状、未来及有关趋势判断[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 城市总体规划)[C];2014年
8 蒋仁开;;土地财政规模过大不利于发展方式转变[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 集约用地论文集[C];2010年
9 吴冠岑;牛星;王洪强;;土地财政、房地产价格和城市特性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周其仁;;几点点评[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林晓;土地财政需做结构调整[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2 章林晓;厘清“土地财政”[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3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陈建华;“土地财政”的三种出路[N];证券日报;2013年
4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米建伟;土地财政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N];上海证券报;2013年
5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傅蔚冈;土地财政的争议[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6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 赵燕菁;重新研判“土地财政”[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7 张茉楠;“土地财政”转型须通盘考虑[N];经济参考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顾鑫;“微刺激”莫走土地财政老路[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南京热电厂 尹卫国;土地财政再度膨胀隐患多[N];中国建设报;2013年
10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匡贤明;断供土地财政,主动还是被动[N];深圳特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鹏;土地财政收入形成及与地方财政支出偏好的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骆祖春;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周卫;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成因及治理思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4 贾丽杰;制度约束、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互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锋;广州市“土地财政依赖”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婉婷;辽宁省土地财政的效应评价及转型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张誉琼;基于土地储备视角的土地财政治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4 马腾腾;“土地财政”的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5 龚丹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治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蓓蓓;土地财政成因与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何苗;分税制改革背景下土地财政对住宅价格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5年
8 吴婷婷;土地财政的地方经济社会影响及其改革路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璐;广西地区“土地财政”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10 赵新;土地财政的形成机理及其化解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87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48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