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基于农户生态财产权视角

发布时间:2018-02-19 18:33

  本文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农户生态财产权 生态补偿机制 出处:《农村经济》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生态财产权缺位,缺乏激励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机制,是造成功能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低效率的重要根源。本文基于生态财产权角度,立足农户生态补偿的本质内涵,明确提出,对农户的生态补偿是对农户的土地使用权与产生于土地使用权的生态财产权价值的补偿,应遵循公平、足额、效率和尊重利益主体意愿的原则,建立明确稳定的产权关系和清晰健康的产权制度,按照国家、市场和农户自力的多元模式,建立生态资源持续开发的配套制度,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Abstract]:The lack of ecological property right of farmers in key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 and the lack of mechanism to encourage farmers' ecological protection behavior are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low efficiency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functional area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roperty rights. Based on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farmer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t is clearly put forward that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farmer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the compensation for farmers' right to use land and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perty arising from the right to use land. The principle of efficiency and respect for the will of the main body of interes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lear and stable property right relationship and a clear and healthy property right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upporting system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luralistic model of the state, market and peasant households, Construct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farmer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F323.22;F81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吕志祥;刘嘉尧;;西部生态补偿制度缺失及重构[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2 黄志勇;;西部自然资源富集地优先用益权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年01期

3 杨惠;熊晖;;农地管制中的财产权保障——从外部效益分享看农地激励性管制[J];现代法学;2008年03期

4 金正庆;孙泽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一个分析框架——兼以流域污染治理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海兵;;城乡统筹下耕地外部效益的内在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2 梁爱文;李娟;;论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及建构——以云南省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董燕云;;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以宁夏地区退耕还林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3年10期

4 李军龙;滕剑仑;;生计资本下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分析——基于福建省三明地区48个村的调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金俭;张先贵;;财产权准征收的判定基准[J];比较法研究;2014年02期

6 李雪松;孙博文;;生态补偿视角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J];保险研究;2014年05期

7 罗宝华;张彩虹;;荒漠生态补偿利益主体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19期

8 丰霏;王天玉;;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理论解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1期

9 方印;;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中国环境资源法制的变革[J];生态经济评论;2011年00期

10 孙海兵;;耕地外部效益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以宜昌市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唐正彬;刘艳琳;;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立法思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2 郑华伟;;中国西部牧区草地资源建设保护外部收益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嘉尧;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与藏区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3 廖鹏洲;郁南“生态名县”建设中的生态补偿与政府作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玉清;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晓茜;农业区域统筹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田文威;协同治理视角下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刘艳勤;无缝隙政府理论视角下的珠三角城市群环境监管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8 董燕云;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退耕还林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9 周璇;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视域下的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晓丽;多中心理论视角下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建伟;;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李爱年;刘旭芳;;对我国生态补偿的立法构想[J];生态环境;2006年01期

3 庄国泰,,高鹏,王学军;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环境科学;1995年06期

4 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5 孙新章;谢高地;张其仔;周海林;郭朝先;汪晓春;刘荣霞;;中国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政策取向[J];资源科学;2006年04期

6 秦晖;中国转轨之路的前景[J];战略与管理;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建永;;关于上海建立多层次园林绿化事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年01期

2 孙继华;张杰;;中国生态补偿机制概念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02期

3 李永红;;浙江省生态补偿机制再探[J];消费导刊;2009年17期

4 高小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J];中国财政;2010年16期

5 李杰;刘露;;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03期

6 李全胜;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浙江省政府正在制订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J];今日浙江;2005年17期

7 熊何记;苏子友;赵齐阳;姜广辉;;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西部“三农”问题化解的有效途径[J];农村经济;2006年07期

8 张其仔;郭朝先;;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的重要保证[J];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18期

9 蒋升ng;陆发安;;建立西部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07年01期

10 贺晴雨;吴辰华;;试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秋萍;;船舶生态补偿机制初探[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霞;;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思考[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国成;于海良;马喜斌;耿金山;李淑艳;张久德;;关于在河北省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设想[A];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王伟;戚道孟;;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勤琴;周琪雪;;关于云南省矿产资源枯竭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以云南省两个资源枯竭城市为例[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戴其文;;生态补偿机制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卢艳丽;丁四保;;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秦超;杜崇;郭微微;宋雅珊;;关于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9 孔小莉;张华钢;;构建丹江口库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10 吴方卫;赵霞;;上海市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进;四川将推行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边晓丹;杭州政府首创生态补偿机制[N];东方早报;2005年

3 李丽;国内外近百专家在筑研讨西部生态补偿机制[N];贵州日报;2005年

4 王礼全;如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北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N];联合时报;2005年

6 鲍洪俊;浙江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N];人民日报;2004年

7 林云辉 苏晓春 刘红祥;浙江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政策即将“新鲜出炉”[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张崇防;生态补偿机制再造绿色西部[N];西部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汪 挺;东西部生态补偿机制艰难推动[N];中国商报;2005年

10 陈西湖;不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信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钟绍峰;生态补偿机制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杨晓萌;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视角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3 斯丽娟;甘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蒋丹璐;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水污染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金波;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长亮;中国西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刘青;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舒涵;循环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与制度安排[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燕;陕西省生态补偿机制调查与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3 易惠明;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探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建伟;转型期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封雅卓;河北省平山县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春梅;沙漠化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镜;岷江上游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孙建丽;苏州市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9 陈艳霞;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坤;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17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517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e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