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也论项目制的运作与效果——兼与黄宗智等先生商榷

发布时间:2018-03-21 18:52

  本文选题:项目制 切入点:治理体制 出处:《开放时代》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形式之一的项目制,在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遭受了学界的批评,甚至有学者认为项目制遵循的是逐利价值观下的"权钱结合"的运行逻辑,展示的是"官商勾结"。然而,更为普遍性的案例研究发现:介于科层化与市场化之间的项目制,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相适应,仍然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有效形式。在刚性的制度安排下,项目制在调动地方政府的行政积极性、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仍然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项目制仍需要优化其运行机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以提高其应有的效果。
[Abstract]:As one of the forms of the central finance transfer payment, the project system, while promot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has also been criticized by academic circles. Some scholars even think that the project system follows the "combination of power and money" logic under the value of profit. However, the more general case studies found that the project system, which lies between the stratification of science and the marketization, has some problems, but i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state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It is still an effective form of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Under rigi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project system is to mobilize the administrative enthusiasm of local government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national financial fund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undertakings stil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However, as part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the project system still needs to optimize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Improve the relevant supporting system to improve its due effect.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健全地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13YJA840029) 江西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村委会选举、农民上访与村务腐败关系研究”(JD1350)
【分类号】:F8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利民;全文婷;;项目进村、集体债务与新时期的农民负担——基于赣北D村的个案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叶敏;李宽;;资源下乡、项目制与村庄间分化[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孔卫拿;;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项目内卷化负债——基于安徽G县的调研与思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李祖佩;;论农村项目化公共品供给的组织困境及其逻辑——基于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验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周雪光;;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J];开放时代;2013年03期

6 谢小芹;简小鹰;;国家项目地方实践的差异性表达及成因分析——基于西部和中部两村庄的比较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史普原;;多重制度逻辑下的项目制:一个分析框架——以粮食项目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S2期

8 尹利民;全文婷;;利益分享与社会整合:社会稳定风险的防范——以P核电项目移民安置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周雪光;;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J];开放时代;2014年04期

10 黄宗智;龚为纲;高原;;“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J];开放时代;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颖;;论农村环境管理中行政指导的行为方式·现实困境与实现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2 李旭琴;;街头官僚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及矫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巩建华;;传统官僚制的现代遗存与中国政府的现实应对[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韩志明;;政府责任场域中的悖论空间[J];长白学刊;2008年03期

5 向玉琼;;论地方政策供给意愿的形成与变更[J];长白学刊;2008年06期

6 张亲培;崔先维;;政策网络中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与对策[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7 冯志峰;;县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献评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8 房波;;浅析现代公务员制度与民主的平衡关系——兼论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陈睿;;关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赵伦;吴志明;王东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园意志与家园意志[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昌明;;构建符合审判规律的司法效率评价机制——法院高结案率现象的解读与反思[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蔚;;“党内民主”价值的多重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4 陈宏彩;;社会和谐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的创新——以衢州“专案管理”机制为个案[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楚德江;;论我国有效政府模式的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资峰;;职能部门变革的基础论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庞骏;张杰;;转型时期城市规划管理失效的科层制反思——兼论管理机制的创新[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先华;郭际;;以间接经济损失评估为基础构建新型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思考[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极端天气事件与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潘祥辉;;社会主义科层体制下的“传播失灵”现象考察——一种组织社会学的视角[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10 周雪光;练宏;;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谈判的一个分析模型——以环境政策实施为例[A];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敏;利益集团与中国药品安全规制制度变迁[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黄晶梅;中国政府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管晓霞;我国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彦;我国环境不公问题的类型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4 熊丽萍;基层税收执法权力运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何春革;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6 刘艳萍;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保力;我国开发区行政管理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贾朋飞;论行政裁量权的多中心治理[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宋慧丽;行政伦理视角下防治公务人员产生商业贿赂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冬蕾;政府组织中的女性参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费孝通;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费孝通;重读《江村经济·序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赵晓峰;;“行政消解自治”:理解税改前后乡村治理性危机的一个视角[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5 韩金玲;;延安时期的“卡里斯玛”崇拜[J];沧桑;2007年04期

6 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乡村政府债务化解对策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张弘力,林桂凤,夏先德;论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J];财政研究;2000年05期

8 周美多;颜学勇;;中国专项转移支付的政治逻辑:问题、原因与出路[J];当代财经;2008年09期

9 徐轶;谢欣;;地方财政项目配套资金问题初探[J];地方财政研究;2009年05期

10 费孝通;;缺席的对话——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J];读书;199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A];2008中国改革论坛——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范子英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张晓山;[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3 王晶;[N];中国经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芸;;“3515”项目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11期

2 周改超;;项目制造型企业ERP系统集成研究[J];商;2013年17期

3 李曰芹;;物流管理专业项目制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11期

4 张红,徐学军;项目制造型企业上游价值链增值特征[J];工业工程;2005年04期

5 梁明华;赵新伟;陈娟利;谢文江;;浅谈项目制的实际应用[J];石油科技论坛;2011年02期

6 张翠英;;项目制《推销实务》实验课程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33期

7 东岳;客户项目制与竞争优势[J];对外经贸实务;2001年06期

8 陈国丰;有效提高技术体系工作效率的项目制工作方式[J];机电工程技术;2004年08期

9 雷瑛;吴非;;项目制工作方法及在IT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7期

10 史普原;;多重制度逻辑下的项目制:一个分析框架——以粮食项目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S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宗河;面向应届生招聘项目制助理[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张建明;理性面对项目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李峥;以戏聘人的项目制锤炼出新人[N];解放日报;2013年

4 姚学恒;项目制管理:安全活动推陈出新[N];国家电网报;2010年

5 记者 李惟玮;“项目制”助民营院团更灵活自由[N];联合时报;2011年

6 记者 郑耀辉;抚顺市总实行“项目制”跟踪帮扶[N];工人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娇萍 郑莉;项目制帮扶打造工会送温暖新亮点[N];工人日报;2010年

8 记者 孙智 岳建辉;项目制奏响“升级”曲[N];周口日报;2013年

9 记者 郑明;富蕴党建创新实行“项目制”[N];阿勒泰日报(汉);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罗成友 实习生 李由;“项目制”破解基层党建难题[N];重庆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敬忠;项目制造型企业ERP系统集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唐剑林;项目制造型企业ERP实施的过程及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45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645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9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