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财税体制创新

发布时间:2018-03-27 21:49

  本文选题:京津冀 切入点:公共服务均等化 出处:《经济与管理》2015年04期


【摘要】: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既是全国面临的共解难题,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特别是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与产业协同化促进各类要素加速流动的条件下,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京津冀之间公共服务的巨大落差,必然会造成人员和要素加速流向京津的态势,更不利于疏解非首都功能和解决首都拥堵问题。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分析京津冀财政落差对三地协同发展造成障碍的基础上,认为财税体制是导致区域财政落差的制度根源。从克服京津冀横向合作难题和有利于全国推广角度,纵向上应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财税体制,推进财税体制创新。
[Abstract]:The reform of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s not only a common problem for the whole country, but also an urgent task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especially under the condition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between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industry promotes the accelerated flow of all kinds of elements. If the huge gap in public services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cannot be resolved in a timely manner, i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flow of personnel and elements to Beijing and Tianjin. Based on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obstacles caused by the fiscal gap between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the three places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places, it is more unfavorable to solve the non-capital function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gestion in the capital.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vercoming the problem of horizontal cooperation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nd beneficial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whole country, we should improve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12.2;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崇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是政策一体化[J];经济与管理;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涛;简析西部省区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面临的财政压力[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秦海林;;农村实际税负变化与二元财政测度[J];财经论丛;2010年05期

3 叶建春;;试论农村税制改革问题[J];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张郁慧;;“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与中国对外援助[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刘守刚;;现代“家财型财政”与中国国家构建[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1期

6 周威;;完善现行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基于审计视角[J];地方财政研究;2014年05期

7 许飞琼;;中国新型灾害损失补偿制度的合理取向——从政府包办救灾走向以保险为主体的多维救灾机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屈驳韵,陈旭红,李春林;河北省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模型及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年07期

9 刘迎秋;论中国现阶段的赤字率和债务率及其警戒线[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10 杨志勇;;1978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变化研究[J];经济纵横;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守刚;;国家构建中现代家财型财政的兴衰[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PRCGEM课题组;;第二十九章 中国税制改革效应的模拟与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C];2002年

3 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总第19期)[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2 徐翠萍;中国农户收入、生产行为与技术效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郑小玲;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模式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明;财政约束下的工业化战略与中国农村治理[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光辉;国家综合负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刘晓光;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林业投入保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7 林国庆;公共债务·地方财政·经济发展[D];厦门大学;2003年

8 姚绍学;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理论与实证[D];天津大学;2003年

9 杨世宁;西南军政委员会与建国初期西南区的政权接管[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张恒龙;转型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铭辉;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旅游价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顾正纲;财政联邦制下的我国地方税收体系探讨[D];沈阳大学;2011年

3 张鲁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蒋宇宁;我国财政经济预测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华;西部大开发与财政政策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6 张维;试论我国税制模式中主体税种的选择[D];厦门大学;2001年

7 黄启才;福建省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8 刘彦;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演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史威;对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法律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胜;改革以来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编辑手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01期

2 ;中国当前经济改革趋向[J];内蒙古煤炭经济;1993年04期

3 ;“两会”之后的大国风向标[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4 黄士球,茆训亮;关于县域经济主动与新财税体制接轨的思考[J];山东经济;1994年02期

5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冯兴元;财税体制的运作应立足于规则[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改革开放不可退[N];东方早报;2013年

3 本报评论员;以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发展活力[N];岳阳日报;2014年

4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阮奇;GDP年增长或超10% 是否偏热惹争议[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记者 周,

本文编号:1673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673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2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