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公共产品供给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SDM模型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4-10 03:03

  本文选题:公共产品 切入点:空间溢出效应 出处:《湖湘论坛》2015年04期


【摘要】:空间因素具有非中性特征,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将空间因素纳入分析的范畴,根据我国30个省份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公共产品供给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公共产品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中公共产品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针对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区域差异显著、内部结构不科学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完善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手段;二是优化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实现公共产品的合理供给;三是加强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中央向地方的纵向转移支付手段。
[Abstract]:The spatial factor has the non-neutral characteristic, ha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to the regional economy.According to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from 2000 to 2012,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public goods supply on regional economy is studied by using spatial Doberbin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goods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public goods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in the east, west and west of China.In view of th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unscientific internal structure existing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be solved are as follows: first,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s and perfecting the means of horizontal transfer payment among local governments;The second is to optimize the supply structure of public goods to realize the reasonabl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and the third is to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backward areas and improve the means of vertical transfer payment from the central to the local governments.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分类号】:F127;F812.4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志;周浩;;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及其产业差异——基于空间计量的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2 刘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3 曾淑婉;;财政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年01期

4 张浩然;衣保中;;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266个城市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家;2012年02期

5 潘文卿;;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6 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吗——兼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祖海;苏曼;;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4期

2 李忠民;刘育红;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3 张志;周浩;;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及其产业差异——基于空间计量的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4 刘昌义;潘家华;张莹;;城市轨道投资的经济和就业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张军涛;毕乐强;纪昭君;;区域间公共基础设施溢出效应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6 董大朋;陈才;;交通基础设施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关系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黄晓燕;曹小曙;李涛;;海南省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关系[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8 刘传明;曾菊新;;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湖北省79个县域的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9 刘南;陈远高;周庆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作用(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7年S1期

10 胡鞍钢;刘生龙;;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及溢出效应——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空间经济计量的结果[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学良;孙海鸣;;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1993-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2 Yushun Tan;Senfa Chen;Yuanyuan Zhang;Jinliang Liu;;Transportation and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Optimal Control Theory[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任晓红;交通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区位[D];重庆大学;2010年

4 符安平;基础设施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吉新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应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6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张浩然;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8 祝向军;高速公路公司股份化经营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裴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姚影;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集聚与扩展的影响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元;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计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热米拉·托合提;新疆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3 周庆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彭艳辉;电信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张维维;教育投资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君芬;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差异及空间效应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7 侯佳丽;港口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李冀锋;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董建梅;公路可达性与合理配置的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10 王子京;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对辽宁省对外贸易促进作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秉镰;刘勇;;对我国公路水运交通省际资本存量(1952-2004)的估算[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解垩;;政府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6期

3 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4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5 王定祥;刘杰;李伶俐;;财政分权、银行信贷与全要素生产率[J];财经研究;2011年04期

6 骆永民;;财政分权、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J];财贸研究;2008年03期

7 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2期

8 胡鞍钢;刘生龙;;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及溢出效应——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空间经济计量的结果[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5期

9 刘秉镰;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10 刘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君乐;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J];前线;2001年07期

2 钱松;木业区域经济的是与非[J];中国林业;2001年18期

3 施卫东;韩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07期

4 丁乃今;;鸡西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封颖;;对区域经济管理的建议[J];中国经贸;2001年05期

6 白井文;;论网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兼析广东省通过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J];南方论刊;2001年03期

7 钱党珠,潘晓棠;推动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协调发展[J];发展论坛;2002年01期

8 鲁敏,袁新;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市场的发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9 郭巍杰;试论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10 许兴莉;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J];上海综合经济;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荔;;品牌资本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述山西品牌的没落和缺失[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3 蒋正华;;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加快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4 林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东西部关系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来永钧;孙玉亭;王修鹏;;标准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A];2012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12年

6 陈晓娟;;成都市金牛区区域经济调查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张锋;杨凡;田敏;;川渝两地城乡统筹与区域经济[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玫玫;;论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邱志忠;;绿色生产力与区域经济[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10 林宝志;;浅谈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临安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坚;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1年

2 徐晓琴;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马莉;上海合作组织迈向区域经济合作[N];国际商报;2003年

4 黄庭满;格局之变:从省份经济走向区域经济[N];国际商报;2005年

5 陈元杰;发展区域经济必先强基础[N];经理日报;2004年

6 记者 任春;我国与欧盟建立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徐庭娅;上合区域经济合作具五大优势[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记者 苗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十月召开[N];财会信报;2006年

9 陈孟平;强化区域经济 淡化区或经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李钢 刘华芹;加速推进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3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4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莉;区域经济合作的安全收益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岩;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海明;福建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罗远鹏;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1年

5 沈洁;湖北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与驱动力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波;乡镇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及其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袁伟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8 张晓丹;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刘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陈素香;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行为[D];汕头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29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729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