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管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非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税收征管 ; 参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经济的发展转型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调控,而在财政收入方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体现是政府对企业税收征管力度的控制。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转型。本文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借以揭示政府税收政策在促进企业生产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负向影响,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即由国税征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比由地税征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了3%左右。由此,笔者认为,中央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当综合考虑利弊,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应通过财政支出和补贴等手段弥补征税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政府在调节经济发展中"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转型。
[Abstract]:Speeding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lates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nterprises is the key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regulation. In the aspect of financial revenue, the co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is the government's control of enterprise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The government's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thu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effect of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nterprises by using breakpoint regression metho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ole of government tax policy i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The empirical study found that the strengthening of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reduc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nterprises. That is,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nterprises collected by state tax is about 3% lower than that of enterprises collected by local tax. Therefor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en formulating tax policies, and make up for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axation on enterprises by means of fiscal expenditure and subsidies while strengthening tax coll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regul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F81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林;;劳动的社会生产率与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关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一点意见[J];经济研究;1982年03期
2 肖牧;计算生产率指标的方法[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7期
3 崔世娟,魏刚,陈良猷;中国生产率初步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李连发;;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02期
5 龙飞;戴昌钧;原道谋;;论生产力的生产率测评制度缺陷与改进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年09期
6 苏日娜;;服务生产率困境及改进策略[J];经济论坛;2009年24期
7 叶彬;;我国企业集团背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5期
8 Ben Dolman;欧阳晓灵;谢琪;;澳大利亚生产率不再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J];经济资料译丛;2010年03期
9 张懿玮;徐爱萍;;服务生产率困境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6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artin S. Feldstein邋实习生 白杰;收入,生产率,哪个增长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3 程海东;全球生产率增速:东风压倒西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国经济再十年[N];解放日报;2011年
6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主任);展望激流涌动的亚洲经济[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军;中国经济再十年[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徐翼;中国步入发达经济体还有距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郑江淮;中国的比较优势哪里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萍;异质性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刘建森;中国制造业企业IT投资对生产率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郭悦;产业集聚对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巩崇一;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5 周天欢;产业生产率与国际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6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常建新;企业要素错配、技术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D];西北大学;2015年
10 田敏;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文娇;基于环境视角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2 刘源;要素配置扭曲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D];复旦大学;2014年
3 梁盼盼;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白婧;低碳约束下甘肃省工业行业生产率动态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5 张晓丽;信息技术是否提高了我国生产率?[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贾秀华;我国电力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7 罗丹;出口对生产率及创新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5年
8 周伟;中国服务业分工深化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9 李咏;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小企业投资绩效评价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10 魏梦茹;宏观经济政策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79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779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