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营改增”试点阶段的政策效果评估

发布时间:2018-05-28 23:06

  本文选题:“营改增” + 宏观税负 ; 参考:《西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营改增”自2012年上海部分行业开始试点以来,到2013年扩展到全国,乃至2016年全行业开展,历时四年多。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营改增”的初衷是为了减轻税负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改革全面推开之际,考察“营改增”试点阶段的政策效果意义重大。本文以税制变迁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了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以及“营改增”的经济背景,并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营改增”对宏观税负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2009-2015年的31个省份的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引入双重差分法(DID)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营改增”改革的减税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进行了更为系统和严格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营改增”改革既没有显著降低宏观税负,也没有显著提高宏观税负,而是保持了宏观税负的稳定;但“营改增”使改革省份的产业结构系数增长率提高了大约0.33个百分点,表明“营改增”确实起到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作用。研究还显示,随着“营改增”行业的扩围以及具体政策的补充与落实,“营改增”对宏观税负和产业结构存在动态效应,且影响程度朝着预期的方向不断深化。总体来说,“营改增”试点阶段产生了明显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但其减税效果还与预期存在差距。
[Abstract]:Since the pilot of some industries in Shanghai in 2012, it has expanded to the whole country in 2013 and the whole industry in 2016, which lasted for more than four years. As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tax reduction measure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Business Reform and increase" is to lighten the tax burden and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e the policy effect in the pilot stage of "camp reform and increase" when the reform is carried out in an all-round wa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ax system change, this paper concretely analyzes the goal of tax system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background of "management reform and increase",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oretically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reform increase" on macro tax burde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this basis, relevant socio-economic data from 31 provinces in China for the period 2009-2015 are used. The double difference method (DIDD) is introduced to construct a bidirectional fixed effect model to test the tax reduction effec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effect of "Business Reform and increase" reform in a more systematic and strict w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controlling the influence of a series of other factors, the reform of "business reform and increase" has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macro tax burden, no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acro tax burden, but maintained the stability of the macro tax burden. However, the growth rat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oefficient of the reformed provinces has been increased by about 0.33 percentage point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amp reform and increase" really play a role in speeding up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suppl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policies, there is a dynamic effect on the macro tax burde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is deepening in the expected direc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pilot stage of "camp reform and increase" has produced obvious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effect, but its tax reduction effect still has the disparity with the expecta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1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勋,徐四伟;论宏观税负的变化及相关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0年06期

2 张旭伟,苗长青;我国宏观税负下降的合理性: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3 杨继瑞;我国宏观税负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邓力平,陈涛;我国宏观税负的国际背景研究[J];亚太经济;2001年04期

5 昌小海;最优宏观税负周期及时滞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6 杨继瑞;我国宏观税负若干问题探析[J];中国软科学;2002年01期

7 刘普照;宏观税负已处于最优税负上限[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63期

8 王军平;关于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黄钢平;;我国应降低宏观税负[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解垩;;中国区域宏观税负收敛性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三十章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2 陈旭东;张樱;;基于OECD国家的宏观税负比较与中国税制改革[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3 高培勇;;2008:新一轮税制改革步入实质操作阶段[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贾康;;中国的税制改革[A];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许善达;;1994年税制改革的问题和未来的展望[A];2008年夏季CCER中国经济观察(总第14期)[C];2008年

6 胡天龙;Reuven S.Avi-Yonah;;浅议美国公司税制和国际税制改革[A];财税法论丛(第13卷)[C];2013年

7 许善达;;继续坚持5—10年“总体增长,,结构有增有减”的税制改革方针[A];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7年

8 陈勇;;我国税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深化改革的探讨[A];海南省税务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暨全省第十一次税收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9 胡怡建;;我国税收超常增长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10 王宝文;;推进税制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A];改革与探索——吉林省税务科研优秀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多数国家宏观税负高于我国[N];中国财经报;2006年

2 贺晶 封益更;简述我国宏观税负基本状况[N];财会信报;2006年

3 ;我国2005年宏观税负16.9%[N];财会信报;2006年

4 陈光;我国16.9%宏观税负总体偏低[N];中华建筑报;2006年

5 国家信息中心 刘玉红;宏观税负较高有碍经济增长[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我国宏观税负目前仍处世界较低水平[N];中国税务报;2009年

7 钟水宝;我国宏观税负目前仍处世界较低水平[N];江苏经济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丽辉;宏观税负44%? 不靠谱![N];人民日报;2014年

9 徐科;“44%宏观税负”口径不对逻辑错误[N];证券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宦佳;“宏观税负过高”一说站不住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涵;中国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2 刘普照;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焦耘;税制变迁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1900-1949)[D];上海财经大学;2003年

5 谷小勇;晋唐人丁为本税制的形成及后世演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喜妍;企业税制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蒋毅一;税制间的税收竞争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沈健;征管约束下的税制优化[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9 任常军;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税制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温智谋;海峡两岸税制对外商投资的影响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慧;我国中部区域宏观税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钱增山;舟山群岛新区宏观税负变动因素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6年

3 李丽娟;我国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万金;基于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我国区域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5 吴晓斌;我国宏观税负持续攀升的原因探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马晓玲;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赵理想;中国转型期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李秋林;我国东西部区域宏观税负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王莹莹;俄罗斯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王燕;泰安市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48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948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f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