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企业议价能力与企业实际流转税税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营改增 + 议价能力 ; 参考:《财贸经济》2015年11期
【摘要】:由于间接税具有易于转嫁的性质,企业所缴纳的流转税并不能代表其实际负担的税收。因此,在探讨"营改增"对企业流转税税负的影响时,我们应将税负转嫁因素考虑进来。本文从税负转嫁出发,首次基于企业议价能力的视角,利用2010-2012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营改增"对企业实际流转税税负的影响。结果发现:(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越低,企业的名义流转税税负在"营改增"后上升幅度越大,但其绩效并没有因此而下降;(2)经销商的议价能力越低,企业的名义流转税税负在"营改增"后上升幅度越大,但其绩效并没有因此而下降。进一步地,本研究表明,企业的议价能力会对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与目的是否一致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府和企业在做决策时都应将其考虑进来。
[Abstract]:Since indirect taxes are easy to pass on, the turnover tax paid by enterprises does not represent their actual burden of tax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take the factors of tax transfer into account when discussing the influence of "business reform and increase" on the turnover tax burden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bargaining power,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x burden transfer, makes use of the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0 to 2012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nd increase" on the actual turnover tax burden of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wer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the greater the increase in the notional turnover tax burden of enterprises, but its performance did not decrease as a result)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dealers was lower. The notional turnover tax burden of enterprises increases by a greater extent, but its performance does not decline as a result. Furthermore,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enterprises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purpo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x policies,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make decision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异质性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下我国遗产税开征问题研究”(G0303)、“半强制分红政策、公司分红行为与投资者保护”(71102058)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研究:动机、经济后果与治理机制”(71572165)
【分类号】:F812.42;F27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跃军;;供应商、经销商议价能力与公司业绩——来自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0期
2 杨斌;西方模式增值税的不可行性和中国式增值税的制度设计[J];管理世界;2001年03期
3 刘海洋;蒋婷婷;吴龙;;所有制性质对中国企业议价能力的影响[J];财贸经济;2012年09期
4 田志伟;胡怡建;;“营改增”对各行业税负影响的动态分析——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财经论丛;2013年04期
5 陈立;东伟;胡显莉;;“营改增”对重庆市第三产业税负的影响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测算[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08期
6 韩敬稳;赵道致;秦娟娟;;Bertrand双寡头对上游供应商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管理科学;2009年02期
7 彭迪云;西方税负转嫁学说评述[J];经济学动态;1996年02期
8 张阳;;税负归宿理论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8年05期
9 徐志坚;;房地产企业议价能力与资本结构——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朱喜安;税负转嫁的定量方法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丰桥;陈通;;有限理性的Stackelberg双寡头技术创新演化博弈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白世贞;刘乙;;短生命周期产品零售商订货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3 张阳;;中国流转税税负归宿分析[J];财经论丛;2008年05期
4 杨斌,石建兴;中国式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J];财政研究;2004年07期
5 闫坤;邢丽;;二○○八年税收理论研究综述[J];财政研究;2009年05期
6 李军伟;;增值税转型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经济;2010年06期
7 刘金芳;徐枞巍;高波;;供应链整合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11年08期
8 唐跃军;;供应商、经销商议价能力与公司业绩——来自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0期
9 池仁勇;竺学锋;;网络化水平与议价能力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工业企业产品调查问卷[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6期
10 杨斌;西方模式个人所得税的不可行性和中国式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玉敏;姚程;;企业招聘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珩;考虑损失规避型决策者的价格补贴契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蔡洪文;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期权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解志恒;汽车制造业供应链协作信任的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姚丰桥;风险投资的决策因素及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郭利京;中国猪肉纵向关联产业价格传递[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柏勋;供应链间竞争决策模型与契约选择博弈[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以成;农村居民负担的测算与税费改革[D];厦门大学;2002年
8 段海英;财政赤字风险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赵春红;我国关税制度设计[D];厦门大学;2003年
10 漆亮亮;财产税体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峰;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彦妮;具有损失规避型决策者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徐晓敏;增值税税负转嫁与税制完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徐建忠;供应链链间竞争机制及行为绩效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黄小芳;交通运输业税收转型对企业绩效及税负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6 谢晓凤;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7 段鸿菲;我国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8 黄玉霞;我国增值税模式转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9 王永生;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桂珍;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淳厚;闫伟东;温丹;;我国零——供商积怨关系的探讨与解决之道[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程子建;;增值税扩围改革的价格影响与福利效应[J];财经研究;2011年10期
3 施文泼;贾康;;增值税“扩围”改革与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调整[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4 杨斌;增值税制度设计及运行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J];财贸经济;1995年12期
5 胡怡建;李天祥;;增值税扩围改革的财政收入影响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模拟估算[J];财政研究;2011年09期
6 古建芹;刘大帅;张丽微;;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的现实思考——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例[J];财政研究;2012年04期
7 孙钢;;增值税“扩围”的方式选择——基于对行业和体制调整的影响性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02期
8 张斌;;增值税扩围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9 张红 ,凌常峰;简析开放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的经济影响[J];中国房地产;2001年12期
10 唐跃军;;跨组织系统(IOS)在供应链中的应用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劲松;[N];中国财经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池仁勇;朱帆;;企业议价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浙江产品实证[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池仁勇;骆秀娟;;品牌认可度与议价能力的关系——以浙江省工业企业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2年08期
3 刘海洋;蒋婷婷;吴龙;;所有制性质对中国企业议价能力的影响[J];财贸经济;2012年09期
4 许明;;CIO管理札记之十五 平级交往[J];IT经理世界;2007年19期
5 唐跃军;;供应商、经销商议价能力与公司业绩——来自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0期
6 卿前恺;刘志学;施文;;一个VMI系统中的纳什讨价还价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2年05期
7 张楠;;企业自救之道[J];珠江经济;2003年12期
8 徐爱民;;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的应用分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3期
9 唐玲;从原材料涨价的影响看企业管理的改革[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超;“民工荒”:企业没能力支付更高工资了?[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记者 纪乐航;全球企业挑战“议价能力”[N];国际金融报;2004年
3 刘伟;给企业减税 给工人加薪[N];深圳商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小霞 实习生 谢雅楠;小微企业议价能力差 融资成本可能增加[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5 王立伟;中国经理人薪水议价能力走高[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张一君;融资外包危机下萌动[N];中国经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兴国;湖南万安达集团公司主要产品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96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199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