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财政支出对其影响的实证研究(1998-2015)
本文选题:全要素生产率 + 生产效率 ; 参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呼声日益强烈。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题中之意在于调整经济结构,从供给侧的科技进步、效率改进、要素配置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而全要素生产率正是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集中体现。历史进程也说明,西方发达国家能够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有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由此看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认识,利用1998-2015年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数据,本文首先借助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采取较为灵活的超越对数的生产函数形式,将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增长率分解为要素投入变化、规模效应变化、技术进步及生产效率变化四部分,再利用后三部分加总得出我国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期全面了解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历年变动情况。测度结果显示:1.我国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速为4.97%,并呈现先升后降,近两年企稳回升的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为46.76%,略低于要素投入的贡献;2.我国地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但生产效率变化的贡献也较大,并且近年来伴随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措施的实施,其作用有逐步提升的趋势,而规模效应变化则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负向影响;3.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速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要高于东北、中、西部地区,其次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东北地区最低。进而,本文先将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并从理论上简要剖析了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再利用依据此前模型测度的地方全要素生产率与财政总支出及不同类型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构建一步系统GMM模型,估计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1.财政总支出占比提升会显著降低全要素生产率;2.消费性支出占比提升会显著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滞后一期的物质资本投资性支出占比提升会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及教育支出占比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转移性支出占比提升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3.沿海地区(东部、东北部)与内陆地区(中西部)在财政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论述,本文提出了包括控制财政支出总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政府机构自身效率在内的四条政策建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economy stepping into the "new normal", the voi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is increasingly strong. In this contex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which means to adjust the economic structure, starting with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fficiency improvement, factor allocation on the supply-side, etc.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a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quality of a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The historical process also shows that the high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depends on the sustained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n view of this, the in-depth study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using the data of 30 provincial units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15, this paper first uses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method to adopt a more flexible production function form that transcends logarithm.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each province in China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change of factor input, the change of scale effect, th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change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 With a view to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c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s over the years. The result of the measure shows that: 1.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n various provinces of China is 4.97, and shows the trend of rising first and then decreasing, and rising steadily in the last two years.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of TFP to economic growth is 46.76, which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factor input. The loc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 mainly depends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u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hange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also grea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 measures, the rol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change of scale effect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astern region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theast,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s, followed by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and the lowest in Northeast China. Then,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and analyzes its influence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ory. Then the one-step system GMM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loc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otal fiscal expenditure as well as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fiscal expenditure to GDP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model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the latter on the former.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An increase in the share of total fiscal expenditure w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y 2. 5%. The proportion of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proportion of material capital investment expenditure wi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he propor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expenditure will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 increase in the share of transfer spending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y 3. 5%.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on TFP between coastal (eastern, northeast) and inland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controlling the total amount of fiscal expenditure,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fiscal expenditure,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agencies themselv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1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淼薇;郝前进;;初始规模、生产率与企业生存发展——基于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2年07期
2 王树林;;劳动的社会生产率与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关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一点意见[J];经济研究;1982年03期
3 肖牧;计算生产率指标的方法[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7期
4 崔世娟,魏刚,陈良猷;中国生产率初步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李连发;;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02期
6 龙飞;戴昌钧;原道谋;;论生产力的生产率测评制度缺陷与改进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年09期
7 苏日娜;;服务生产率困境及改进策略[J];经济论坛;2009年24期
8 叶彬;;我国企业集团背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5期
9 Ben Dolman;欧阳晓灵;谢琪;;澳大利亚生产率不再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J];经济资料译丛;2010年03期
10 张懿玮;徐爱萍;;服务生产率困境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6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artin S. Feldstein邋实习生 白杰;收入,生产率,哪个增长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3 程海东;全球生产率增速:东风压倒西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国经济再十年[N];解放日报;2011年
6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主任);展望激流涌动的亚洲经济[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军;中国经济再十年[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徐翼;中国步入发达经济体还有距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郑江淮;中国的比较优势哪里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萍;异质性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刘建森;中国制造业企业IT投资对生产率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郭悦;产业集聚对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巩崇一;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5 戴小勇;要素错配、企业研发决策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周天欢;产业生产率与国际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常建新;企业要素错配、技术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D];西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文娇;基于环境视角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2 刘源;要素配置扭曲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D];复旦大学;2014年
3 梁盼盼;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白婧;低碳约束下甘肃省工业行业生产率动态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5 张晓丽;信息技术是否提高了我国生产率?[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贾秀华;我国电力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7 罗丹;出口对生产率及创新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5年
8 周伟;中国服务业分工深化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9 李咏;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小企业投资绩效评价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10 魏梦茹;宏观经济政策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15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01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