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研发投入、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相关性研究
本文选题:国家研发投入 + 企业研发能力 ; 参考:《财会通讯》2017年06期
【摘要】:自主创新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关键点,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而创新发展也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项基本方针。本文以2009-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着重分析了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对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国家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的创新绩效随之提升,但是当提升到一定水平后,国家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开始削弱;企业的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即企业的研发人员比重越大,该企业的研发能力越强,从而会创造更好的创新绩效;企业研发能力能正向调节国家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即企业的研发能力强,能有效合理的利用国家对研发的扶持与资助,从而获得更好的创新绩效。
[Abstract]:As the key point of our country's new economic growth, independent innov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whol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has also become a basic policy of China'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2009-2015 years of China's Shanghai and Shenzhen two GEM listed companies as research sample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R & D investment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enterprise R & D capabi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 & D capabi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 & D investment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further analyz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R & D investment and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inverted U", that is, with the increase of national R & D investment,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enterprise is improved. The impact of national R & D input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egins to weaken,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 & D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at is, the greater the proportion of R & D personnel, the stronger the R & D capacity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us create bette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R & D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can be adjusted to the national R & D. The "inverted U"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at is, the firm's R & D ability, can effectively and reasonably use the support and support of the state for R & D,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273.1;F81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信东;武俊俊;;政府R&D资助强度、企业R&D能力与创新绩效——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22期
2 丁勇;;研发能力、规模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J];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3 程华;赵祥;;企业规模、研发强度、资助强度与政府科技资助的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8年02期
4 陈广汉;蓝宝江;;研发支出、竞争程度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基于1998—2004年国内专利申请数量与R&D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蕊;;国家研发投入、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7年06期
2 张信东;郝盼盼;;企业创新投入的原动力:CEO个人品质还是早年经历——基于CEO过度自信品质与早年饥荒经历的对比[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3 周江华;李纪珍;刘子娸;李子彪;;政府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J];技术经济;2017年01期
4 李平;刘利利;;政府研发资助、企业研发投入与中国创新效率[J];科研管理;2017年01期
5 曹裕;熊寿遥;胡韩莉;;企业生命周期下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6年10期
6 周应恒;张蓬;严斌剑;;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了农机行业的技术创新吗?[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年05期
7 代春霞;吕新军;;企业异质性、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基于PSM模型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19期
8 郝盼盼;张信东;;融资约束下CEO过度自信是否会导致企业R&D投资扭曲[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02期
9 吴俊;黄东梅;;研发补贴、产学研合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J];科研管理;2016年09期
10 尹彤;刘连峰;张帅;孙玉涛;;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集聚及其演变[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勇;;研发能力、规模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J];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2 白俊红;;中国的政府R&D资助有效吗? 来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年04期
3 张信东;刘旭东;杨婷;;R&D投入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分析——以生物制药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3期
4 李平;王春晖;;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研究——基于中国2001-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年08期
5 张信东;薛艳梅;;R&D支出与公司成长性之关系及阶段特征——基于分位数回归技术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6期
6 唐清泉;卢珊珊;李懿东;;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与R&D补贴的政府角色定位[J];中国软科学;2008年06期
7 程华;赵祥;;企业规模、研发强度、资助强度与政府科技资助的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8年02期
8 朱月仙;方曙;;我国专利申请及R&D经费支出情况统计分析[J];情报科学;2006年09期
9 李志刚;汤书昆;梁晓艳;吴灵光;;我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基于省际专利统计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8期
10 赵付民;苏盛安;邹珊刚;;我国政府科技投入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的影响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富国亮;胡静;苏英培;方红彬;胡永峰;;河北省中小装备制造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年07期
2 郑泉;陈黎卿;王继先;;汽车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评价与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8期
3 李德荣;于飞;;我国工业企业研发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市场论坛;2013年11期
4 李泽良;;福建创新型企业研发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30期
5 沈凯;李从东;;基于供应链的中国制药企业研发能力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6 王昌文;;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变[J];汽车工程师;2009年08期
7 王霄;赵敏;陈林;;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促企业研发能力整体提升[J];江苏科技信息;2012年01期
8 ;银钢科技园正式落成[J];摩托车技术;2004年05期
9 涂红星;;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倪秋菊;冷德俊;;从光伏产业看我国产业升级[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峥;朱禹;;产品研发的标准化过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关键[A];纪念第38届“世界标准日”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青山;汽车企业研发能力基本为零[N];中国汽车报;2004年
2 记者 王海平;我市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加快经济转型[N];安阳日报;2013年
3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提高农作物种子企业研发能力[N];各界导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古元;中国汽车产业在开放中增强自身能力[N];国际商报;2007年
5 陈添优 刘锡禧;建立“产学研”联盟 谋划提升企业“智能”[N];韶关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楼聃;汽车出口 低价只能是第一招[N];中国汽车报;2005年
7 魏文彪;希望见到更多竞争中长大的强者[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方方;新能源汽车要“文火慢炖”[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9 记者 叶锋;保增长,沪政协调研“四难”献四策[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倪柏明;汽车零部件:“正版”与“盗版”之争[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锷;中国汽车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高虹;区域企业研发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25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02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