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北极通航对中国原油进口海运的影响——兼论航运碳税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6-16 12:24

  本文选题:北极通航 + 碳税 ; 参考:《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09期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北极航线逐渐开通并可能改变中国原油进口海运的航线结构,同时,征收碳税已是航运业大势所趋。本文建立经济性分析模型得出各原油进口来源地各条航线各型油轮运输的RFR,并分析征收碳税对中国原油进口海运经济性的影响;对目前和未来东北航线通行费率下通航期变化对中国原油进口海运经济性的影响进行动态分析;对影响RFR变化的燃油油价、通行费率、满载速度及租船费率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发现,碳税税率达到200$/t时,北极圈航线的RFR仅高于中东、美西和北非红海航线;若通航期小于160天,北极航线的RFR低于北非地中海和西非航线;北极通航对中国原油进口海运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Abstract]:Global warming makes the Arctic route open gradually and may change the shipping route structure of China's crude oil import and shipp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levy of carbon tax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shipping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economic analysis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get the RFRs of different types of oil tanker transportation on different routes of the source of crude oil import, an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arbon tax on the economy of China's crude oil import and shipping. This paper makes a dynamic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navigation period on the economy of China's crude oil import and shipping under the current and future northeast route tolls, and makes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the oil price, toll rate, full load speed and chartering rate, which affect the RFR var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FR of Arctic route is only higher than that of Middle East, West America and North Africa when the carbon tax rate is 200 / t, and the RFR of Arctic route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rth Africa Mediterranean and West Africa if the shipping period is less than 160 days. Arctic navigation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China's crude oil import and shipping.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73053)
【分类号】:F426.2;F752.61;F81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锋;宋艳平;;基于海冰影响的北极航线经济性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2 何剑锋;吴荣荣;张芳;王勇;俞勇;;北极航道相关海域科学考察研究进展[J];极地研究;2012年02期

3 唐丽敏;张亚楠;孙家庆;吴迪;;欧盟航海碳税对中国班轮业的影响及对策[J];世界海运;2014年08期

4 张侠;屠景芳;郭培清;孙凯;凌晓良;;北极航线的海运经济潜力评估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J];中国软科学;2009年S2期

5 何一鸣;周灿;;北极开发对世界原油海运格局的冲击——基于区位理论和主要原油进出口地的动态分析[J];资源科学;2013年08期

6 李雯;李静;;欧盟征收航海碳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航海;2014年01期

7 齐明;Marco Opazo Basaez;樊书旗;;中国未来原油进口的多元化分析[J];资源科学;2014年03期

8 黄庆波;薛金燕;李焱;;欧盟征收航海碳税的最新进展与影响[J];中国航海;2014年02期

9 范厚明;蒋晓丹;;海洋争议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西向战略[J];中国软科学;2014年08期

10 刘艳玲;王海;高晶;;欧盟海运碳税技术基础法规草案解读[J];中国标准化;2014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 汪叶;[N];中国水运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书锋;平瑛;张伟华;;北极航道对中国贸易潜力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8期

2 张耀;;北极事务与中国参与[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李靖宇;詹龙龙;马平;;中国开发海上东北航道的战略推进构想[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4 张爱锋;宋艳平;;基于海冰影响的北极航线经济性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李振福;王文雅;尤雪;史砚磊;姚丽丽;张锐;;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研究综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章惠婷;;基于全程费用的新兴港口优势航线分析[J];交通与港航;2014年03期

7 陈飞儿;戴磊;;油价剧烈波动下船舶经济性论证方法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8 李振福;马书孟;汤晓雯;李贺;;大北极交通运输网络演进趋势研究[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年02期

9 陈建华;;现代医院工会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年08期

10 李靖宇;张晨瑶;;中俄两国合作开拓21世纪东北方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J];东北亚论坛;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理智;张韧;葛珊珊;黄待静;;基于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航道自然环境风险评估[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3第三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公众、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应用[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东军;基于复杂客户网络的SOC芯片产业化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康文中;大国博弈下的北极治理与中国权益[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3 王大鹏;北极问题的软法规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范斐;世界海洋运输格局时空演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赵隆;论北极治理范式及其“阶段性递进”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清蕾;北方海航道的政治与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闫力;北极航道通航环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罗婷;北极海洋权益争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施明浩;北极航道法律地位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朱柱;布什政府美国北极战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金海勤;北极航线航行经济性的模型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李娜;北极航线通航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曹玉墀;北冰洋通航可行性的初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吕宝刚;北极航行的环境因素及冰区航行安全措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任艳阳;基于盲数理论的北极航线通航环境评估[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工;安小平;;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10年01期

2 吴文盛;我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3 于佰鑫;李亚军;;北方航线的综合评价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4 庄立;刘洋;梁进社;;论中国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渗透性[J];地理研究;2011年08期

5 吴宏伟;;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关系[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06期

6 许勤华;;后金融危机时期上合组织框架内多边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年04期

7 林峰;“银河号”事件与国际法[J];法学评论;1994年03期

8 夏冰;;气候变化控制法律政策——以《京都议定书》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1年03期

9 许若宁 ,翟晓燕;层次分析法中Fuzzy判断矩阵的建立及其排序[J];系统工程;1988年05期

10 樊治平,潘德惠;不确定性判断矩阵权重计算的一种实用方法[J];系统工程;199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徐蔚冰;[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邵维中;西方工业区位理论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富茗;80000DWT散货船冰区航行有限元强度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张东江;北极航区分析及极区船舶总体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齐奎利;冰载下极地船舶结构强度评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娥;;原油进口反转背后深意[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13期

2 ;中国不会因袭美事件增加原油进口[J];吐哈油气;2001年04期

3 胡蓉;国际油价与我国原油安全对策[J];化工管理;2002年09期

4 张丰胜,李韫;从原油进口结构看我国原油战略安全[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2年06期

5 胡像红,王宇奇,赵起;中国石油对外贸易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3年03期

6 汤湘华;浅议我国未来原油进口趋势[J];石油规划设计;2003年05期

7 ;中国计划增加俄罗斯原油进口[J];吐哈油气;2003年01期

8 ;中国原油进口缘何持续“量价激增”?[J];吐哈油气;2003年03期

9 贺琦,贺冰清;我国石油贸易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年08期

10 周倩 ,黄豪;下半年进口原油知多少[J];中国石油石化;2005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振才;;关于原油运输节能的建议[A];老专家2008年建言献策选编[C];2009年

2 艾民;孟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原油进口替代效应分析[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覃达;;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石油合作的作用[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4 覃达;;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石油合作中的作用[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5 陈秀芝;杨曙光;;2009—2010年石油流通回顾与展望[A];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2009-2010)[C];2010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原油、成品油、化肥国营贸易进口经营管理试行办法[A];2002中国农药发展年会——农药进出口与管理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集[C];2002年

7 ;中艺华海进出口有限公司[A];第五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2012年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会议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湛;茂名海关对进口原油实现实时监控[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邱美辉;福建上半年进口原油近170万吨[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黎平;日本减少从伊朗进口原油[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南都期货 刘月来;美国战略原油库存决定油价走向[N];中国证券报;2006年

5 林纯洁;中国9月原油进口创单月纪录[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周剑初;原油进口创新高不必惊诧[N];金融时报;2007年

7 姚志德;今年我国原油进口持续攀升[N];现代物流报;2006年

8 邱林;原油零出口具有标本意义[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9 记者 王巧然;我国去年前11个月原油进口同比增长12.5%[N];中国石油报;2008年

10 逄海涛 记者 王颖;2007年黑龙江省原油进口增速平稳[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淑佳;世界原油贸易空间格局演进与中国原油进口空间格局优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晓东;中国与苏丹石油合作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薄坤;我国原油进口保障体系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2 罗纪容;2007年以来的原油高企以及中国的能源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叶宇e,

本文编号:2026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026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