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中国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重构——基于拓展的能值模型衡量的生态外溢价值

发布时间:2018-11-16 09:12
【摘要】:2008年,中央财政在均衡性转移支付体系下设立了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各省区再根据自身情况设计相应的资金分配办法,其最终目标是引导生态功能区政府和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然而,由于中央对地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设计理念是建立在增强生态功能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上,加之各省区的资金分配方案又各不相同,自然,制度设计的初衷与最终目标之间必然存在偏差。本文主张中央对地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该定位在生态外溢价值补偿上,同时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体系。首先,本文基于不同补偿路径提出了"生态外溢价值"补偿理念;其次,基于拓展的能值模型分别测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生态资源稀缺价值和生态价值自身消费,重构基于生态外溢价值补偿的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偿体系;再次,以全国31个省区和云南省129个县市为案例,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进行实证测算,以检验该方法的可操作性。最后,提出构建和完善该项制度的进一步展望。
[Abstract]:In 2008, the central finance set up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district fiscal transfer payment under the balanced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and the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designed corresponding funds distribu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onditions. Its ultimate goal is to guid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 government and residents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owever, since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design concept of fiscal transfer payment for local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 is based on enhancing the capac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supply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 and the funds distribution schemes of the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are different, it is natural that, There must be a deviation between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system desig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for local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 should be positioned on the ecological spillover value compensation, and a unified national system of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for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Firstly, based on different compensation path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mpensation concept of "ecological spillover value". Secondly, based on the extended emergy model to calculate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value, the ecological resource scarcity value and the ecological value own consumption, reconstructs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fund compens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pillover value compensation; Thirdly, taking 31 provinces and 129 counties and cities of Yunnan Province as example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calcul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funds in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 in order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Finally, the further prospect of constructing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作者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公共财政安全监测预警机制研究”(12JZD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测度体系研究”(71173179)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生态功能区财政补偿机制研究——基于云南省案例”(JD2011ZD16) 财政部重点课题“建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2009) 云南省财政厅重点课题“主体功能区与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研究”(2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1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森;余新晓;罗于洋;赵广亮;杨君;海龙;;人工造林对八达岭森林植被木本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2 隗斌贤;揭筱纹;;基于国际碳交易经验的长三角区域碳交易市场构建思路与对策[J];管理世界;2012年02期

3 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年01期

4 王兵;郑秋红;郭浩;;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的中国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方法[J];林业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5 陈波;;碳交易市场的机制失灵理论与结构性改革研究[J];经济学家;2014年01期

6 洪伟,吴承祯;Shannon-Wiener指数的改进[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9年02期

7 刘强;彭晓春;周丽旋;洪鸿加;张杏杏;;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资金分配研究——以广东省东江流域为例[J];生态经济;2012年01期

8 李海涛,许学工,肖笃宁;天山北坡中段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年05期

9 刘琦;明博;;GIS支持下生态系统土壤保持生态价值评估——以太原市城区及近郊区为例[J];土壤通报;2011年02期

10 徐中民,陈东景,张志强,程国栋;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J];土壤学报;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子双;崔光泉;吴泽新;孙季平;;基于能值分析的德州市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夏永久;;合肥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冯晓东;常丹东;;水土资源抑损补偿制度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4 陈涵子;严志刚;;城市化进程中江南乡村水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5 张建芬;;新郑市林地变化及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6 梁春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7 戴文远;杨扬;;闽清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生态服务价值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8 韩瑞瑞;张永福;马春霞;;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分析——以阿克苏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9 程亚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向会娟;曹明宏;;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评估计量[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敏;阮俊杰;王卿;沙晨燕;;上海市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成六三;李妍均;吴普特;赵西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熊林金;周子英;徐邹华;杨君;朱玲瑶;;基于能值分析的株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鹏;廖连招;汤坤贤;;基于遥感与GIS的厦门市陆地生态资产评估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赵晟;吴常文;程弘;;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能值分析[A];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蒋良勇;邹冬生;胡长青;李林;;从系统的高度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马放;赵泽斌;王立;;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弘;刘雨林;;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视角下的西藏生态补偿制度[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菊娥;刘洪涛;曹春辉;席酉民;;生态资源补偿费征收的影响效应研究:以陕西为例[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沈蔚;彭光雄;;湖南省生态资产遥感测量与GDP空间分布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阳;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熊李虎;鸟类及其群落对崇西湿地生态恢复和生境重建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张莉莉;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柏方敏;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玉林;基于能值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易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建军;涨渡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周海川;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雷佳;黑龙江省黑土生态系统能值分析及其管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怯志豪;长沙市城市湿地利用保护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静;杭州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燕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克武,崔国发,王建中,李俊清;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阎海平,谭笑,孙向阳,耿玉清,任云卯,董俊岚,王铁柱;北京西山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王飞儿;徐向阳;方志发;俞洁;;基于COD通量的钱塘江流域水污染生态补偿量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4 周大杰;桑燕鸿;李惠民;万宝春;;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初探——以官厅水库流域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谢云,林燕,张岩;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发展与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6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7 李晓文,方精云,朴世龙;近10年来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8 洪尚群,马丕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9 黄炎和;卢程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10 薛春泉,叶金盛,林俊钦,杨加志;广东省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J];广东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树森;华北土石山区基于森林植被演替规律的森林健康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35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335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b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