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公共性: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基于我国早期财政史的初步考察

发布时间:2018-12-07 08:11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中国财政史研究来检验和论证现代财政学中的一个基础理论命题:"公共性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因为在任何社会形态和经济体制之下,国家都必须履行其社会管理者职能,通过强制性的集体行动来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要和实现公共利益,并以此作为获取和维持正当性基础的根本途径之一。通过追溯早期财政收支的制度形态及其与国家公共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发现,财政的公共性并未因阶级国家的产生而渐趋消亡,而是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公共职能的扩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充实。质言之,历史上的财政形态演变轨迹亦是以公共性为基本线索的。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test and prove a basic theoretical proposition in modern finance through the study of Chinese financial history: "publicity is the innate nature of finance". For under any soci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system, the State must perform its functions as social manager,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s, meeting public needs and realizing the public interest through compulsory collective action, And take this as one of the basic ways to obtain and maintain legitimacy. By tracing back to the institutional form of the early fisc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nd its intern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public functions of the state, we can find that the public nature of finance has not gradually disappeared because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class state. Bu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expansion of national public functions, it has been further developed and enriched. In short, th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financial patterns is also based on publicity as the basic clue.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NDJC080YB)
【分类号】:F81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贾康,叶青;否定之否定:人类社会公共财政发展的历史轨迹[J];财政研究;2002年08期

2 ;从中国财政史看财政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规律[J];财政研究;2006年11期

3 范建撍;;在“政治—经济史”研究脉络中勾勒中国发展改革轨迹——钱穆《中国经济史》评介[J];财贸经济;2014年05期

4 高培勇;;公共财政:概念界说与演变脉络——兼论中国财政改革30年的基本轨迹[J];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5 阎步克;从稍食到月俸——战国秦汉禄秩等级制新探[J];学术界;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瞿林东;论魏晋至隋唐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曹洁;;宋跋本王仁f+《刊谬补缺切韵》音注补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段伟;;西汉黄河水患与防治制度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马育良;;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墓主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吴孔军;简析孙吴时期安徽境内的山越[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3 杨天宇;;杜子春对《周礼》今书的校勘及郑玄对杜校的取舍[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4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王贺;;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6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安性栽;;《国风》之婚姻观念辨析[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8 黄震云;;孔子的司法实践与法制思想[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邵炳军;赖旭辉;;“雎鸠”意象考论——《诗·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经营艺术研究之一[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胡绍雨;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廖添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永英;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宝如;中国转型期税收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晓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分担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勇;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杨旭;李文pだ裱枷胙芯縖D];湘潭大学;2010年

8 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勇强;我国纳税人税收监督权法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安体富,高培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的构建[J];财贸经济;1993年04期

2 陈共;关于“公共财政”的商榷[J];财贸经济;1999年03期

3 贾康;从“国家分配论”到“社会集中分配论”(上)[J];财政研究;1998年04期

4 安体富;公共财政的实质及其构建[J];当代财经;1999年09期

5 李家浩;;传赁龙节铭文考释——战国符节铭文研究之三[J];考古学报;1998年01期

6 李向平;;西周春秋时期士阶层宗法制度研究[J];历史研究;1986年05期

7 贾康;;对公共财政的基本认识[J];税务研究;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2366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366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4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