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财政的发展脉络、影响效应及改革方向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and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the debt crisi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make the land finance problem become one of the academic hotspots. This paper generalizes and classifies the mainstream viewpoint of land finance, and reconstructs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land fina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land finance shows that after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total amount of land transfer funds in the country has obviously increased too fast, and local governments continue to implement the economic stimulus policy with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as the main body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huge land transfer funds, but, The large scale of land use right transaction and the rapid increase of land price cause a series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isks. The study foun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land supply and land prices could not increase continuously, the use of land transfer payments as the main source of government revenue could not complet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imbalance of fisc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nd government debt. It also laid hidden troubl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cro-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once the land price tends to decline, the local government is likely to have a credit default, which makes the credit funds flowing to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unable to return, and brings liquidity impact to the whole financial system.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uture reform direction of land finance in China should focus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political achievements, the perfection of the land transfer system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government revenu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研究”(12&ZD047)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基于Multi-Agent的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风险传染研究”(KYZZ_0081)
【分类号】:F301;F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雪君;黄忠华;吴次芳;;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2 韩本毅;;城市化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关系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5期
3 余丽生;;“土地财政”的财政学思考[J];财政研究;2011年03期
4 陶然;汪晖;;中国尚未完成之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挑战与出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5 陈志勇;陈莉莉;;“土地财政”:困局的破解[J];财政监督;2012年07期
6 王立君;;土地财政与国家理财——从土地行政的肇始与弊端说起[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7 牛梅;;“土地财政”该休矣[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14期
8 蒋震;邢军;;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9 周晓唯;王辉;;土地财政与城市扩张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0年07期
10 唐在富;;中国土地财政基本理论研究——土地财政的起源、本质、风险与未来[J];经济经纬;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绘春;;“土地财政”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2 赵鑫;刘平;曾灿;;从小城镇建设财政窘境看农村土地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3 陶进华;;征地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雷文斓;房誉;梁倩文;;土地双垄断情况下的收益博弈[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5 吴灿燕;陈多长;;浙江省土地财政问题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9年03期
6 王玉波;唐莹;;地方土地财政与国家财政体制关系[J];财经论丛;2011年05期
7 王平;肖文;;二次城市化、土地开发与经济增长[J];财经研究;2011年09期
8 梁文;聂规划;;土地证券化融资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07年14期
9 曹燕萍;罗娟;;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偏好的风险及规避[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10 杜雪君;黄忠华;吴次芳;;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若英;;信息公开——强制征地制度的第三维度[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张广辉;;政府、开发商、农民与耕地违法: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漆亮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以厦门市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4 孙少岩;关迤锋;;四、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余星涤;;矿产、土地资源复合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初论[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赵小风;黄贤金;;论我国土地整理融资体系创新[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漆亮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以厦门市为例[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8 申明锐;罗震东;;高房价中的土地财政作用机制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柏银玲;马晓强;;农耕地改革中农民的“双保障”制度理论阐释与政策选择[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10 高新苗;张同龙;;城乡住房状况对比分析下的土地制度改革建议[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孙建伟;涉地农民住房权与生存权保障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邵挺;二元土地市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结构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淑华;城乡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邓念;政府作用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潘文轩;我国财政分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8 罗东秋;城市准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受益居民税赋补偿及地方财政转型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贾丽杰;制度约束、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互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付传明;中国地方公债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冠鑫;“小产权房”合法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倪维一;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腾;企业私下战略行为的规制合法性形成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董海忠;我国“土地财政”规模估算及其原因、风险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5 王涤平;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6 谢明辉;多重逻辑下的农村公共服务[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春晖;土地出让与县级政府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8 董淑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曲江峰;乌鲁木齐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梁颖;城市土地供应制度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绘春;;“土地财政”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2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杜雪君;黄忠华;吴次芳;;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4 张青;胡凯;;中国土地财政的起因与改革[J];财贸经济;2009年09期
5 龙奋杰;郭明;;土地供给对中国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6 周一星;论我国城镇化的地域差异[J];城市规划;1983年02期
7 张庭伟;控制城市用地蔓延:一个全球的问题[J];城市规划;1999年08期
8 吕萍;龙双双;刘新平;;地价在北京市城市扩张中的作用[J];城市问题;2007年12期
9 谭建立;;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关系[J];财政研究;2008年01期
10 周雪飞;;当前我国土地财政“倒逼金融”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8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周涛 刘粤 陈文雅 杨兴云;[N];经济观察报;2006年
2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 贺军;[N];中国经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红波;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雪飞;;当前我国土地财政“倒逼金融”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8年09期
2 赵沛楠;;“土地财政”困局待解[J];中国投资;2009年03期
3 杜雪君;黄忠华;吴次芳;;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4 程瑶;;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土地财政[J];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01期
5 陈国富;卿志琼;;财政幻觉下的中国土地财政——一个法经济学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易毅;;现行体制下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J];经济师;2009年05期
7 林燕;;土地财政的形成、危害及改革措施[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年02期
8 孙玉敏;;上海土地财政求变[J];上海国资;2010年06期
9 ;刘尚希:土地财政不是高房价的罪魁祸首[J];城市住宅;2010年09期
10 漆亮亮;;“土地财政”模式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J];中国国情国力;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富娟;;厦门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与政府经济行为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小虎;;解析土地财政[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小虎;;对《“土地财政”的两种模式——浙、陕的两个案例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秋风;;对《“土地财政”的两种模式——浙、陕的两个案例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胡长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财政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漆亮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以厦门市为例[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7 茅明睿;;北京土地财政的现状、未来及有关趋势判断[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 城市总体规划)[C];2014年
8 蒋仁开;;土地财政规模过大不利于发展方式转变[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 集约用地论文集[C];2010年
9 吴冠岑;牛星;王洪强;;土地财政、房地产价格和城市特性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周其仁;;几点点评[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志杨;地方失去“土地财政”后路该怎么走[N];中国审计报;2009年
2 尹卫国;“土地财政”再度膨胀隐忧甚多[N];中国税务报;2009年
3 安邦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 陈和午;日益畸形的土地财政影响堪忧[N];证券时报;2010年
4 瞿玉杰;“偷偷卖地”:土地财政的“升级版”[N];工人日报;2010年
5 黄小鹏;欲终结土地财政先节制地方事权[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马爽;拆迁条例修改引发地方土地财政之忧[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公务员 吴睿鸫;土地财政谁也没“剥削”?要让事实说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傅蔚冈;取消土地财政是自毁长城?[N];东方早报;2010年
9 志灵;谁会因“不可持续”而放弃“土地财政”[N];工人日报;2010年
10 记者 于璐 整理;网民:土地财政必须遏制[N];经济参考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骆祖春;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周卫;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成因及治理思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贾丽杰;制度约束、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互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维一;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海忠;我国“土地财政”规模估算及其原因、风险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王涤平;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简玉婷;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机制与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刘锦;“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李良海;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娟;和谐社会进程中土地财政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8 侯文明;“土地财政”的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郝建平;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缘由分析及改良途径[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淑芳;土地财政下地方与中央政府博弈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46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44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