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财务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3:14

  本文关键词: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财务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完善税制是我国长期的重要财税政策问题,结构性减税是其中最为有效的税收改革措施。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他相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该国的税制变动,并成为了促使税制改革的推动力量。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我国税收体系中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而带来的弊端,长期以来是困扰我国税制改革的桎梏。为此,2012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有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营改增”试点改革属于我国结构性减税的一项举措,目的在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降低第三产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整体税负,实现产业优化,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等。研究“营改增”政策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从而探讨交通运输业实施“营改增”是否达到税制改革的预期目标,能够使国家相关部门初步了解“营改增”实施的政策效应。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提高自身的财务绩效,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的税制改革进行研究,简要描述“营改增”实施的经济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营业税、增值税和交通运输业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同时将税收中性理论、最优税制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作为“营改增”政策实施的理论依据。其次,初步总结了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关系及演进,指出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的现状及弊端,提出“营改增”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然后,本文从企业税负,当期利润和市场反应三个层面对“营改增”财务效应的机理进行分析,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再次,为了研究“营改增”对企业财务效应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上市交通运输企业的实际流转税税负、净资产收益率和市盈率三个财务指标以作为实证研究的被解释变量,而将“营改增”政策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利用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共33家上市公司三年的财务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构建“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实证模型。采用Eviews和SPS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能有效降低试点地区流转税税负,但却使得企业的绩效有所降低,而企业对实施“营改增”政策的市场反应却并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营改增”税制的优化设计,同时对进一步完善“营改增”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 财务效应 双重差分 企业税负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42;F5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选题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8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18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8-19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5 研究框架19-21
  • 1.6 研究创新点21-22
  • 第二章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理论基础22-30
  • 2.1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22-24
  • 2.1.1 营业税的概念与特征22-23
  • 2.1.2 增值税的概念与特征23-24
  • 2.2 交通运输业的功能与税收特征24-26
  • 2.2.1 交通运输业的功能24-25
  • 2.2.2 交通运输业的税收特征25-26
  • 2.3 税收中性理论26-27
  • 2.3.1 税收中性理论思想26-27
  • 2.3.2 税收中性理论对“营改增”的影响27
  • 2.4 最优税制理论27-28
  • 2.4.1 最优税制理论思想27-28
  • 2.4.2 最优税制理论对“营改增”的影响28
  • 2.5 有效市场理论28-30
  • 2.5.1 有效市场理论的概念28-29
  • 2.5.2 有效市场理论对“营改增”的影响29-30
  • 第三章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必要性30-38
  • 3.1 间接税内部构成与存在的问题30-33
  • 3.1.1 间接税内部构成30-32
  • 3.1.2 间接税存在的问题32-33
  • 3.2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关系及演进33-36
  • 3.2.1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关系33
  • 3.2.2 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的现状33-34
  • 3.2.3 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的缘由34-35
  • 3.2.4 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的弊端35-36
  • 3.3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作用36-38
  • 第四章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财务效应与价值机理研究38-45
  • 4.1“营改增”政策对交通运输企业实际流转税税负影响分析38-41
  • 4.2“营改增”政策对交通运输企业当期利润的影响分析41-44
  • 4.3“营改增”政策对交通运输企业市盈率的影响分析44-45
  • 第五章 实证研究设计45-54
  • 5.1 变量设计45-49
  • 5.2 模型构建49-50
  • 5.3 研究假设50-52
  • 5.3.1“营改增”与实际流转税税负的相关假设50-51
  • 5.3.2“营改增”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相关假设51-52
  • 5.3.3“营改增”与资本市场反应的相关假设52
  • 5.4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52-54
  • 第六章 实证研究分析54-64
  • 6.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54-58
  • 6.1.1 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描述性统计分析54-55
  • 6.1.2 试点地区“营改增”前后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55-58
  • 6.2 变量相关性分析58
  • 6.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58-63
  • 6.3.1“营改增”政策与实际流转税税负的回归分析58-60
  • 6.3.2“营改增”政策与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60-61
  • 6.3.3“营改增”政策与市盈率的回归分析61-63
  • 6.4 实证结果的检验分析63-64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64-68
  • 7.1 研究结论64
  • 7.2“营改增”的基本税制优化设计64-65
  • 7.2.1 纳税义务人的优化设计64-65
  • 7.2.2 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优化设计65
  • 7.2.3 税收优惠政策的优化设计65
  • 7.3 政策建议65-66
  • 7.4 本文研究局限性及展望66-68
  • 7.4.1 研究局限性66
  • 7.4.2 展望66-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2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东;罗敏;;谨慎性原则的财务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01期

2 邓家姝;浅谈财务效应临界点与财务风险[J];财会研究;2000年04期

3 付彬;;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财务效应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03期

4 陈溪;;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财务效应分析[J];中国市场;2011年18期

5 吴晶晶;;债务重组的财务效应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6 徐霞;;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2009-2011年的数据[J];经营管理者;2013年29期

7 杨克泉;吕立伟;;浅议再开票中心的财务效应[J];财务与会计;1998年09期

8 魏文君;张小峰;;租赁资本化方案:评价、财务效应与经济后果[J];当代经济;2006年10期

9 孟令杰;论买借“壳”上市的财务效应[J];学术交流;1999年03期

10 严浩军,陈方正;资产证券化的企业财务效应分析[J];上海企业;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琦;吴冲;;企业社会责任财务效应动态性实证分析——基于生命周期理论[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峰;并购整合财务效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石培荣;基于功能成本效应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兼职教师聘用的财务效应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3 白志国;企业发展生态经济的财务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丁银华;Q公司并购产生的财务效应案例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付娆;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财务效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张晓勤;上市公司衍生品运用的财务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7 张瑞;上市公司股票送转的财务效应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8 李同庆;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激励制的财务效应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

9 吴小花;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分析[D];江苏大学;2008年

10 李兆祥;S公司债务重组及其财务效应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财务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63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e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