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在华跨国公司的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20:5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跨区域经济体不断发展与壮大,跨国企业作为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全球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综合体在我国持续蓬勃发展,同时因为国内外经济交流愈发频繁,以跨国企业为主的国际税源跨国性流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问题。跨国企业希望通过税收筹划来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达到延期纳税或者减免税收等目的,我国税务部门则需要对跨国企业税收筹划行为一一甄别,既要保护跨国企业合理合法的税收减免行为,也要防止跨国企业恶意避税从而损害我国税收权益。因此,跨国企业税收筹划和税务部门反避税之间形成的非合作博弈应运而生,且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针对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外资企业数量持续增多、跨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等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找出在华跨国企业避税和税务部门反避税博弈中的最优解,在引导跨国企业合理避税,实现健康发展,带动我国整体经济提升的同时,分析把握反避税工作在我国的形势,向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和推进管理、服务、调查三位一体的统一规范的反避税工作机制,加强跨境税源管理,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反避税工作效能等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法;之后对国际避税和反避税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重点阐述了国际避税的成因、后果、基本方式、与国际逃税的区别以及国外反避税措施;其次,联系本国实际,分析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现状和避税特点,列举我国反避税成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后续改进方向;再次,通过构建跨国企业与税务部门博弈模型来分析避税成本、调查成本、反避税检查正确率、转移定价价格波动值等对双方决策的影响,计算实现纳什均衡时的最优解,并选取有效实例进行模型验证;最后,依据上述研究结论,结合我国反避税工作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6.7;F275;F811.4
【图文】:

外商投资企业,金融危机,外商企业,在华投资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所得 从图 3.1 3.2 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华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在 2005 年之前一直呈稳步增长的趋势,直到 2009 年之后开始出现回落,由于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尽管在 2009 年所增长但是 2011 年又出现回落的趋势,直到 2013 年我国经济相对稳定了之后才再次呈现增长势头,而外商投资金额从 2001 年到现在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从表 3.1 可以看出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在 2015 年创历史新高,全年新设立外商企业 481179 户,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4.45%,另外,全年外商投资金额达 4.54 万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19.47% 据以上的数据估计,我国未来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也会随着经济新常态等因素而呈现逐步增加的势头 (一)跨国企业在华投资方式现状分析从投资方式上来看,我国对外资的利用主要有合作 合资 独资 以及股份制这四种形式,但是从近 10 年的数据来分析,我国对外资的吸收主要表现在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这两个方面 以 2015 年为截至日期,外资企业设立了约 45.81 万家占比

吸收外资,商务部,外资,西部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 3.3 截止 2015 年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情况地区名称 企业数(个) 占比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 占比东部 700587 83.74% 13991.19 80.37%中部 87443 10.45% 1338.85 7.69%西部 48374 5.78% 10931.15 6.28%有关部门总计1918365950.02%100%985.8717409.065.66%100%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所得 注:有关部门包括银行 证券 保险行业等 东部:北京 上海 浙江 山东 江苏 福建 天津 广州 河北 海南 辽宁 中部: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西 山西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西部:广西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 重庆 贵州 内蒙古 宁夏 新疆 西藏 图 3.4 截止 2015 年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占比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禹铭;;国际避税对于我国反避税的启示[J];商;2015年37期

2 罗冠男;;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国际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研究[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年07期

3 熊伟;王宗涛;;一般反避税立法思辨[J];国际税收;2013年10期

4 舒朝普;李燕妮;;纠结反避税[J];中国外资;2013年17期

5 张想;李楠;;我国跨国公司国际避税行为研究[J];现代交际;2013年07期

6 李柯;;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转移定价逆向避税的动因[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2期

7 刘开锐;宋兴义;;中国一般反避税立法框架研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肖鲜艳;;浅议企业合理避税[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3期

9 熊少平;;国际避税与反避税若干理论综述[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10 袁磊;杨坤;;外资企业国际避税与反避税问题[J];中外企业家;2006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贺志东;;税收筹划要追求整体效益[N];中国税务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锦城;论实质课税原则[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2 杨晓红;论税收法定原则[D];吉林大学;2008年

3 朱文君;跨国公司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的法律初探[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刘霞;反避税与我国的税法改革[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霞;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16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716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