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量入为出”财政观的打破与晚清国债体制初创

发布时间:2020-12-16 17:53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开始从独立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形态,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其各种政治观念随之演变,其中就包括"量入为出"财政预算观念的打破。进入晚清,中国独立的财政收支平衡被列强摧毁,财政赤字愈发严峻,随着财政危机的加深,近代意义上的政府债务观念开始出现,并影响到晚清国债体制的建设,使得近代国债体制开始在中国出现,庞大而复杂的晚清中央与地方债务关系逐渐形成,并趋向规范化、统一化、近代化。 

【文章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2020年09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古代的“量入为出”财政观
二、近代财政收支平衡的打破与新债务观的萌发
三、晚清政府债务举借的前期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四、晚清政府债务举借后期及近代国债体制的初创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变迁研究——基于经济思想范式演进框架[J]. 熊金武.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06)
[2]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试论清朝咸、同时期的财政转型[J]. 倪玉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6)
[3]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的外债[J]. 徐义生.  经济研究. 1956(05)



本文编号:2920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920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1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