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07:15
本文关键词:中部地区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体制得到不断改进,释放出很大的生产力,经济增长获得很大的发展,中部地区也分享到改革开放的红利,经济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但是中部地区经济真正飞速增长是在中部崛起计划提出之后,从2004年开始持续高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个历久弥新的课题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近期,经济形势复杂变化,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税制改革需要不断推进,这一课题的研究现在更具实践意义。本文对各学派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税收部分进行了系统梳理,但不拘泥于其中,还采用了实证性分析、描述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对税收及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衡量标准和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较为完善的介绍。其次,对1994年至2013年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税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分析中部地区历年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变化的情况以及中部地区六省之间的不同情况,之后在这一数据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决定税收收入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并进一步进行误差修正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实际GDP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系数为1.2543,实际税收收入和实际GDP之间的短期缺口可通过下一期调整回来,从而使实际经济增长与实际税收收入之间保持合理的关系。再次,本文对1998年至2013年中部六省各自的人均实际GDP、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进行了统计,并对各省整体税负水平、各主要税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之后使用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中部地区整体税负水平,各主要税种占税收比重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影响,发现中部地区整体税负水平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显著负影响,增值税占比和营业税占比对经济增长率显著正影响,企业所得税占比对经济增长率负影响,但不是很显著,个人所得税占比对经济增长率影响不显著。本文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及考虑到推进财税改革的需要,向中部地区地方政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提高“保增长”的工作力度、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切实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积极推进营改增改革以及慎重实施所得税政策。
【关键词】:中部地区 经济增长 税负水平 税收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42;F12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第一章 导论8-14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9-12
- (一) 国外研究综述9-10
- (二) 国内研究综述10-12
- 三、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12-13
- 四、可能的创新13-14
- 第二章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分析14-23
- 一、税收相关概念14-16
- (一) 税收的功能14
- (二) 税收的衡量14-15
- (三) 税收的主要影响因素15-16
- 二、经济增长相关概念16
- 三、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解释16-21
- (一) 古典主义学派的税收与经济增长理论16-17
- (二) 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税收与经济增长理论17-19
- (三) 供给学派的税收与经济增长理论19-20
- (四) 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税收与经济增长理论20
- (五) 内生增长理论中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0-21
- 四、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23
- (一) 经济增长决定税收收入21-22
- (二) 税收收入影响经济增长22-23
- 第三章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23-33
- 一、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税收概况23-26
- (一) 中部地区经济和税收总量分析23-25
- (二) 中部地区各省情况分析25-26
- 二、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对税收收入的实证分析26-31
- (一) 模型建立26-28
- (二)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28-29
- (三) 协整检验29-31
- (四) 误差修正模型31
- 三、本章小结31-33
- 第四章 中部地区税负水平及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33-49
- 一、中部地区税收结构的现状33-38
- (一) 中部地区总体概况33-36
- (二) 中部地区各省的情况36-38
- 二、模型与数据38-41
- (一) 计量模型的选择38-39
- (二) 所选变量的基本统计描述39-41
- 三、模型检验41-42
- (一)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41-42
- (二) 模型选择的F检验和kao检验42
-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42-49
- (一) 中部地区税负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43-45
- (二) 中部地区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45-49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49-53
- 一、本文结论49
- 二、政策建议49-53
- (一) 提高“保增长”的工作强度49-50
- (二) 加强税收征收管理50
- (三) 切实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50-51
- (四) 加强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的推进力度51-52
- (五) 有目的的选择并实施所得税政策52-53
- 主要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淑俐,唐晓波;我国省际政府间财政能力的差异[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刘军;;我国税制结构、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06年02期
3 李秀敏;;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协调发展——来自中国省级区域的证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郝秀琴;;河南省经济增长、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的动态计量分析[J];经济经纬;2011年04期
5 夏晓婷;;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沈坤荣;余红艳;;税制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动力重构[J];经济学家;2014年10期
7 金戈;;最优税收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13年07期
8 偶艳;我国的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探析[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年11期
9 曲世友;倪如意;张丽丽;;宏观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相关关系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8年04期
10 赵薇薇;;从大、中、小口径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J];涉外税务;2009年11期
本文关键词:中部地区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9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