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7 13:06
在经济研究领域中,绝大多数的样本数据不是基于可控实验获得的,而是经济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通常不是由某一个原因变量单独变化导致的,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经常想知道的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因素的变化与所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且研究者往往并不满足于知道两个经济变量间大致的比例关系,而是要知道两者间的更为精确的非线性关系。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估计方法,基于最小变差平方和准则建立定量研究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将其他因素的变化对所研究经济变量的影响尽可能消除,同时尽量保留所选定的原因因素的作用。本文的核心是给出基于最小变差平方和的数学模型,对于最小变差平方和准则的合理性分别从经济意义和数学方法的特点予以说明,推导出模型的解满足的线性方程组。本文通过理想样本进行模拟分析验证理论结果的适用性,一方面,最小变差平方和的特点得到了说明;另一方面,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最小变差平方和准则的有效性。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模拟分析,旨在为研究者提供新的非线性参数估计方法,利用最小变差平方和理论结合实际的经济学问题和模型推导出的线性方程组给出非线性部...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方案
第2章 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概述
2.1 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含义及其一般形式
2.2 非线性关系的处理
2.2.1 线性化回归方法
2.2.2 线性化变换类型
2.3 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方法
2.3.1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S)
2.3.2 非线性计量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法
2.3.3 高斯-牛顿迭代法
2.4 本章总结
第3章 一类特殊的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求解设想
3.1 一类特殊的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形式及基本假设
3.1.1 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形式
3.1.2 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3.2 模型设定的误差及其含义
3.2.1 模型设定的误差
3.2.2 函数形式设定误差
3.2.3 模型设定误差的检验
3.3 未知函数的若干备选方案
3.3.1 线性函数
3.3.2 指数函数
3.3.3 幂指数函数
3.3.4 二次函数
3.3.5 对数函数
3.3.6 多项式函数
3.3.7 倒U曲线函数
3.3.8 分段函数
3.3.9 Sigmoid函数
3.4 求解一类特殊的非线性函数模型的设想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用最小变差平方和原理估计模型参数的数学公式
4.1 一元函数总变差和变差平方和的含义
4.2 合理的非线性函数关系的特征
4.3 基于最小变差平方和准则的数学模型
4.4 初步估计控制变量的系数
4.5 最小变差平方和原理合理性分析及其应用步骤
4.5.1 最小变差平方和的合理性分析
4.5.2 最小变差平方和分析法模型应用的步骤
4.6 制作散点图和设定非线性函数的模型
4.6.1 散点图的制作
4.6.2 设定非线性函数模型的形式
4.7 参数估计方法
4.7.1 用已得到的控制变量的系数直接对参数进行估计
4.7.2 重新对所有参数进行估计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用理想样本考察最小变差平方和方法的适用性
5.1 理想样本的构造方法
5.2 原始数据与排序后的数据
5.3 理想模型的若干形式
5.3.1 理想模型1
5.3.2 理想模型2
5.3.3 理想模型3
5.3.4 理想模型4
5.3.5 理想模型5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最小变差平方和方法的实证分析
6.1 实际经济例子
6.2 原始数据收集
6.3 数据处理
6.3.1 直接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6.3.2 用最小变差平方和原理进行参数估计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非线性ST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张优智,党兴华. 运筹与管理. 2014(04)
[2]两种非线性计量模型参数估计的MLE方法[J]. 焦振华,张亮亮,张智丰. 泰山学院学报. 2013(06)
[3]计量经济学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 邓娟. 商. 2013(21)
[4]关于几种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比较研究[J]. 李福文.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3)
[5]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基于STR模型的实证分析[J]. 李少林.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6]VAR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演变与最新发展——基于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mis研究成果的拓展脉络[J]. 沈悦,李善燊,马续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10)
[7]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与局限[J]. 李子奈,齐良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09)
[8]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 李子奈,齐良书.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2)
[9]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的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J]. 马薇,袁铭.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01)
[10]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J]. 晏维龙,韩耀,杨益民. 经济研究. 2004(02)
博士论文
[1]半参数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理论及应用研究[D]. 吕志科.湖南大学 2015
[2]一类幂指数求和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及应用研究[D]. 苏杭.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似乎不相关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D]. 吴静.中央民族大学 2016
[2]半参数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D]. 郭双.中央民族大学 2015
[3]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联研究[D]. 郝世赫.吉林大学 2014
[4]商品住宅投机度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测量及实证分析[D]. 刘月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5]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及其支出影响因素研究[D]. 侯利军.南京农业大学 2013
[6]基于STR模型的泰勒规则非线性建模与应用[D]. 刘曦.东北大学 2012
[7]计量经济学中两种估计方法的实例应用[D]. 洪宁.华中科技大学 2006
[8]计量经济学中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D]. 武大勇.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03099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方案
第2章 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概述
2.1 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含义及其一般形式
2.2 非线性关系的处理
2.2.1 线性化回归方法
2.2.2 线性化变换类型
2.3 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方法
2.3.1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S)
2.3.2 非线性计量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法
2.3.3 高斯-牛顿迭代法
2.4 本章总结
第3章 一类特殊的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求解设想
3.1 一类特殊的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形式及基本假设
3.1.1 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形式
3.1.2 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3.2 模型设定的误差及其含义
3.2.1 模型设定的误差
3.2.2 函数形式设定误差
3.2.3 模型设定误差的检验
3.3 未知函数的若干备选方案
3.3.1 线性函数
3.3.2 指数函数
3.3.3 幂指数函数
3.3.4 二次函数
3.3.5 对数函数
3.3.6 多项式函数
3.3.7 倒U曲线函数
3.3.8 分段函数
3.3.9 Sigmoid函数
3.4 求解一类特殊的非线性函数模型的设想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用最小变差平方和原理估计模型参数的数学公式
4.1 一元函数总变差和变差平方和的含义
4.2 合理的非线性函数关系的特征
4.3 基于最小变差平方和准则的数学模型
4.4 初步估计控制变量的系数
4.5 最小变差平方和原理合理性分析及其应用步骤
4.5.1 最小变差平方和的合理性分析
4.5.2 最小变差平方和分析法模型应用的步骤
4.6 制作散点图和设定非线性函数的模型
4.6.1 散点图的制作
4.6.2 设定非线性函数模型的形式
4.7 参数估计方法
4.7.1 用已得到的控制变量的系数直接对参数进行估计
4.7.2 重新对所有参数进行估计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用理想样本考察最小变差平方和方法的适用性
5.1 理想样本的构造方法
5.2 原始数据与排序后的数据
5.3 理想模型的若干形式
5.3.1 理想模型1
5.3.2 理想模型2
5.3.3 理想模型3
5.3.4 理想模型4
5.3.5 理想模型5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最小变差平方和方法的实证分析
6.1 实际经济例子
6.2 原始数据收集
6.3 数据处理
6.3.1 直接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6.3.2 用最小变差平方和原理进行参数估计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非线性ST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张优智,党兴华. 运筹与管理. 2014(04)
[2]两种非线性计量模型参数估计的MLE方法[J]. 焦振华,张亮亮,张智丰. 泰山学院学报. 2013(06)
[3]计量经济学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 邓娟. 商. 2013(21)
[4]关于几种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比较研究[J]. 李福文.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3)
[5]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基于STR模型的实证分析[J]. 李少林.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6]VAR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演变与最新发展——基于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mis研究成果的拓展脉络[J]. 沈悦,李善燊,马续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10)
[7]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与局限[J]. 李子奈,齐良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09)
[8]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 李子奈,齐良书.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2)
[9]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的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J]. 马薇,袁铭.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01)
[10]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J]. 晏维龙,韩耀,杨益民. 经济研究. 2004(02)
博士论文
[1]半参数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理论及应用研究[D]. 吕志科.湖南大学 2015
[2]一类幂指数求和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及应用研究[D]. 苏杭.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似乎不相关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D]. 吴静.中央民族大学 2016
[2]半参数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研究[D]. 郭双.中央民族大学 2015
[3]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联研究[D]. 郝世赫.吉林大学 2014
[4]商品住宅投机度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测量及实证分析[D]. 刘月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5]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及其支出影响因素研究[D]. 侯利军.南京农业大学 2013
[6]基于STR模型的泰勒规则非线性建模与应用[D]. 刘曦.东北大学 2012
[7]计量经济学中两种估计方法的实例应用[D]. 洪宁.华中科技大学 2006
[8]计量经济学中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D]. 武大勇.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03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00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