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政府补贴政策调整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1-02-08 09:47
近年来环境污染现象频繁出现,能源短缺问题也日益显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缓解环境污染、解决资源紧张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汽车行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也是整个汽车行业未来的前进方向。自2001年以来,党中央以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可以分为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研发补贴旨在直接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生产补贴则旨在通过扩大市场需求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2016年以后,由于大量补贴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一定弊端,企业“骗补”现象出现,于是政府补贴不断退坡。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不同补贴阶段,分析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影响,基于相关作用机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1)选择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等传统业绩指标,研究不同补贴阶段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新能源汽车绩效的影响。(2)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新能源汽车公司2001-2018年的经营业绩给予评定,计算出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并以此作为公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文章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2.1 研究方法
1.2.2 创新点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基本框架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1.2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1.3 文献综评
2.2 理论基础
2.2.1 财政激励效应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技术创新理论
3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补贴政策及相关作用机理
3.1 新能源汽车产业介绍
3.1.1 产业类别
3.1.2 市场状况
3.1.3 技术发展
3.2 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
3.2.1 研发补贴阶段
3.2.2 生产补贴阶段
3.2.3 补贴退坡阶段
3.3 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3.3.1 基于研发补贴阶段
3.3.2 基于生产补贴阶段
3.3.3 基于补贴退坡阶段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2 样本与数据收集
4.3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4.3.1 变量选择
4.3.2 模型构建
5 基于传统业绩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6 基于因子分析视角的比较分析
6.1 因子分析法应用原理
6.2 因子分析的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
6.3 实证比较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回归分析
7 滞后效应分析
7.1 相关性分析
7.2 回归分析
8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企业角度
8.2.2 政府角度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23729
【文章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2.1 研究方法
1.2.2 创新点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基本框架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1.2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1.3 文献综评
2.2 理论基础
2.2.1 财政激励效应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技术创新理论
3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补贴政策及相关作用机理
3.1 新能源汽车产业介绍
3.1.1 产业类别
3.1.2 市场状况
3.1.3 技术发展
3.2 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
3.2.1 研发补贴阶段
3.2.2 生产补贴阶段
3.2.3 补贴退坡阶段
3.3 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3.3.1 基于研发补贴阶段
3.3.2 基于生产补贴阶段
3.3.3 基于补贴退坡阶段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2 样本与数据收集
4.3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4.3.1 变量选择
4.3.2 模型构建
5 基于传统业绩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6 基于因子分析视角的比较分析
6.1 因子分析法应用原理
6.2 因子分析的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
6.3 实证比较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回归分析
7 滞后效应分析
7.1 相关性分析
7.2 回归分析
8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企业角度
8.2.2 政府角度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23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02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