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评估 ——基于浙江省的经验
发布时间:2021-02-10 18:16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视也与日俱增,我国政府也已经将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五年计划,在党的十八大上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为了改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对自身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维持各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财政部在2008年首次提出了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转移支付补助的试点。而针对地区生态环保治理领域设立生态补偿的做法,从2006年开始已经逐渐的在我国被各个省所采纳与实施。在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更多的是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来落实,而对于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其资金数额自1994年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初期起逐年上涨,因此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政策有效性也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议论,但从已有研究文献看,目前学者们还并没有达成一个定论。而与此同时我国转移支付体系中的生态转移支付力度也在不断提升,所以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将基于浙江省的经验,以工业废水排放强度这个环境绩效来反映生态转移支付的制度绩效,探究浙江省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对于促进地区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减少的政策实施效果。在计量方法...
【文章来源】: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5年中央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金额决算数
-2016年浙江省生态环保财力性转移支付金额
以环境绩效反映制度绩效,以此刻画制度“有效性”。在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众多因素中,工业污染无疑是造成水质恶劣最为主要的原因,虽然生活污染近年来越来越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但政府实施政策时的主要着力点还是在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李永友、沈坤荣,2008),而工业企业造成工业污染时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工业废水的排放。综合地理位置、流域分布以及政策实施年份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本文选取了安徽、广东、江西、四川这四个省份作为事实比较的对象。图 1 与图 2 分别描绘了浙江与这四个所抽取省份的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从中看出,在总量水平上,安徽省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水平相对比较稳定,历年均在 16%以内浮动,江西省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从 2003年至 2007 年增长了 42.4%,2007 年之后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经济水平相对较为发达的广东与浙江两省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则波动较大,广东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在 2007 年达到顶峰,与排放总量最少的 2003 年相比增长了 97646 万吨,比例达到了 65.5%,浙江省在 2008 年推出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于 2010 年达到最高的 217426 万吨,随后逐年下降。四川省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则变化趋势较为单一,随时间逐年递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 李国平,杨雷,刘生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差异化契约研究[J]. 李国平,张文彬. 当代经济科学. 2015(06)
[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动态激励效应分析[J]. 张文彬,李国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10)
[4]中国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重构——基于拓展的能值模型衡量的生态外溢价值[J]. 伏润民,缪小林. 经济研究. 2015(03)
[5]生态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激励效应——基于东部六省46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 刘炯. 财经研究. 2015(02)
[6]“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效应分析——基于城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 刘育红. 学术论坛. 2014(12)
[7]基于政府间博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曲富国,孙宇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1)
[8]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J]. 李国平,李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5)
[9]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陕西省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 李国平,刘倩,张文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基于生态价值当量的中国省域生态补偿额度研究[J]. 刘春腊,刘卫东,徐美. 资源科学. 2014(01)
本文编号:3027786
【文章来源】: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5年中央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金额决算数
-2016年浙江省生态环保财力性转移支付金额
以环境绩效反映制度绩效,以此刻画制度“有效性”。在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众多因素中,工业污染无疑是造成水质恶劣最为主要的原因,虽然生活污染近年来越来越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但政府实施政策时的主要着力点还是在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李永友、沈坤荣,2008),而工业企业造成工业污染时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工业废水的排放。综合地理位置、流域分布以及政策实施年份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本文选取了安徽、广东、江西、四川这四个省份作为事实比较的对象。图 1 与图 2 分别描绘了浙江与这四个所抽取省份的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从中看出,在总量水平上,安徽省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水平相对比较稳定,历年均在 16%以内浮动,江西省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从 2003年至 2007 年增长了 42.4%,2007 年之后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经济水平相对较为发达的广东与浙江两省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则波动较大,广东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在 2007 年达到顶峰,与排放总量最少的 2003 年相比增长了 97646 万吨,比例达到了 65.5%,浙江省在 2008 年推出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于 2010 年达到最高的 217426 万吨,随后逐年下降。四川省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则变化趋势较为单一,随时间逐年递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 李国平,杨雷,刘生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差异化契约研究[J]. 李国平,张文彬. 当代经济科学. 2015(06)
[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动态激励效应分析[J]. 张文彬,李国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10)
[4]中国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重构——基于拓展的能值模型衡量的生态外溢价值[J]. 伏润民,缪小林. 经济研究. 2015(03)
[5]生态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激励效应——基于东部六省46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 刘炯. 财经研究. 2015(02)
[6]“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效应分析——基于城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 刘育红. 学术论坛. 2014(12)
[7]基于政府间博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曲富国,孙宇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1)
[8]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J]. 李国平,李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5)
[9]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陕西省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 李国平,刘倩,张文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基于生态价值当量的中国省域生态补偿额度研究[J]. 刘春腊,刘卫东,徐美. 资源科学. 2014(01)
本文编号:3027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02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