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21-05-31 22:17
税收负担的水平一直是财政和税收领域关注的焦点,税收负担过高将阻碍经济发展,引起人们的反感,而税收负担过低将无法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税收负担的水平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经济总量的增长将带来税收的增长,而税收负担的增加将抑制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总量的增长还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变,即经济结构的升级,这体现在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上,即三大产业结构的此消彼长。当经济总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调就整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税收的有力途径。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有力工具,通过运用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引导产业结构朝着理想方向发展,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改变产业结构。由此可见税收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且税收负担和产业调整发展的同时,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影响经济发展,所以三个变量税收负担、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本文以税收负担、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三者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综合考察了税收负担、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三者的互相影响关系,不仅分析了三个变量在全国的相互影响,而且还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北部和南部地区分别研究了这三个变量在区域间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文章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脉冲响应图(全国)
税收负担、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36四、脉冲分析图4.2、4.3、4.4显示了东、中和西部所建立的面板模型中各变量的脉冲响应图:图4-2脉冲响应图(东部)
税收负担、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37图4-3脉冲响应图(中部)图4-4脉冲响应图(西部)为了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区域差异,我们将东中西部地区的脉冲响应图进行对比分析。(一)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冲击响应对于东部地区,给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正向冲击能够带给经济增长率负向的响应,且产业结构调整的冲击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为短期影响,给予产业结构变动一个正向冲击,经济增长率对作出一个负向响应,该响应在2期的时候最大,随后逐渐为零,说明产业结构变动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为短期负效应;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对产业结构的响应强度最大,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会对这一冲击作出迅速并且较大的负响应,随后这一负响应逐渐衰,在6期之后为正向的影响,这说明长期来看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的效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率产生的也是负向冲击,但是冲击强度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小,但是冲击力维持到第10期,比另外两个地区更持久。东部和西部的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响应,但西部地区的影响更持久,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长期来看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带动作用。(二)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响应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受到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内的冲击的响应在当期为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中国南北经济差距的思考[J]. 陈雨佳,袁子峰. 现代商业. 2019(22)
[2]税收负担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J]. 许坤,许文立,郭柃沂. 税务研究. 2019(07)
[3]宏观税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 李彦龙,乔倩. 中国软科学. 2019(06)
[4]减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孙雁冰.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8(04)
[5]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宏观税负的影响——基于我国1994—2015年的VAR实证检验[J]. 张瑞晶.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5)
[6]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J]. 盛来运,郑鑫,周平,李拓. 管理世界. 2018(09)
[7]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基于浙江、江苏两省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贺文慧,朱琪琪. 公共财政研究. 2018(02)
[8]我国区域税收负担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梁俊娇,李羡於,刘亚敏.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06)
[9]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税收增长的动态影响[J]. 林树山,李普亮. 税务与经济. 2017(03)
[10]我国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PVAR模型分析[J]. 梁红梅,郭晓辉,张卫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博士论文
[1]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李忠.西南大学 2012
[2]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 刘普照.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我国产业升级的税收效应:促进或抑制[D]. 段欣辰.云南大学 2019
[2]我国区域税负差异及税负失衡成因[D]. 马媛媛.山东大学 2018
[3]合肥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研究[D]. 童双成.安徽大学 2018
[4]大口径水平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 刘亚伟.东北财经大学 2017
[5]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研究[D]. 程丽芳.吉林大学 2016
[6]基于VAR模型的中国经济发展与税收的动态关系研究[D]. 郭娟娟.南昌大学 2014
[7]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D]. 王亚星.西南财经大学 2014
[8]税收负担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李红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9]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地区间税收负担因素分析[D]. 金明明.天津财经大学 2011
[10]我国宏观税负的合理性研究[D]. 季化敏.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9069
【文章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脉冲响应图(全国)
税收负担、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36四、脉冲分析图4.2、4.3、4.4显示了东、中和西部所建立的面板模型中各变量的脉冲响应图:图4-2脉冲响应图(东部)
税收负担、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37图4-3脉冲响应图(中部)图4-4脉冲响应图(西部)为了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区域差异,我们将东中西部地区的脉冲响应图进行对比分析。(一)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冲击响应对于东部地区,给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正向冲击能够带给经济增长率负向的响应,且产业结构调整的冲击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为短期影响,给予产业结构变动一个正向冲击,经济增长率对作出一个负向响应,该响应在2期的时候最大,随后逐渐为零,说明产业结构变动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为短期负效应;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对产业结构的响应强度最大,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会对这一冲击作出迅速并且较大的负响应,随后这一负响应逐渐衰,在6期之后为正向的影响,这说明长期来看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的效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率产生的也是负向冲击,但是冲击强度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小,但是冲击力维持到第10期,比另外两个地区更持久。东部和西部的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响应,但西部地区的影响更持久,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长期来看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带动作用。(二)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响应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受到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内的冲击的响应在当期为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中国南北经济差距的思考[J]. 陈雨佳,袁子峰. 现代商业. 2019(22)
[2]税收负担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J]. 许坤,许文立,郭柃沂. 税务研究. 2019(07)
[3]宏观税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 李彦龙,乔倩. 中国软科学. 2019(06)
[4]减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孙雁冰.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8(04)
[5]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宏观税负的影响——基于我国1994—2015年的VAR实证检验[J]. 张瑞晶.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5)
[6]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J]. 盛来运,郑鑫,周平,李拓. 管理世界. 2018(09)
[7]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基于浙江、江苏两省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贺文慧,朱琪琪. 公共财政研究. 2018(02)
[8]我国区域税收负担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梁俊娇,李羡於,刘亚敏.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06)
[9]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税收增长的动态影响[J]. 林树山,李普亮. 税务与经济. 2017(03)
[10]我国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PVAR模型分析[J]. 梁红梅,郭晓辉,张卫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博士论文
[1]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李忠.西南大学 2012
[2]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 刘普照.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我国产业升级的税收效应:促进或抑制[D]. 段欣辰.云南大学 2019
[2]我国区域税负差异及税负失衡成因[D]. 马媛媛.山东大学 2018
[3]合肥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研究[D]. 童双成.安徽大学 2018
[4]大口径水平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 刘亚伟.东北财经大学 2017
[5]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研究[D]. 程丽芳.吉林大学 2016
[6]基于VAR模型的中国经济发展与税收的动态关系研究[D]. 郭娟娟.南昌大学 2014
[7]地区宏观税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D]. 王亚星.西南财经大学 2014
[8]税收负担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李红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9]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地区间税收负担因素分析[D]. 金明明.天津财经大学 2011
[10]我国宏观税负的合理性研究[D]. 季化敏.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9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20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