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山东省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3 21:16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虽然山东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但缺乏自己的核心产业,亟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然而,科技创新活动由于具有过程高风险性与成果高外溢性的特点,仅靠市场配置资源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需要政府财政支持科技事业的发展。山东省政府近几年十分重视财政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但是最终取得的效果不甚理想,而绩效评价能够在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上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助于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有必要对山东省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在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构建较为合理的山东省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揭示出山东省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规模和方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促进山东省财政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及绩效评价工作良性开展,让有限的财政资金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重振山东经济。本文首先基于已有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成果,立足于财政科技投入和绩效评价工作的现状,以及山东省2012—2018年统计年鉴中...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东省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图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增加科技投入提供了财力保障,伴随“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等战略的实施,政府开始更加重视科技的发展,将科学技术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而且《科技进步法》也硬性规定了“国家财政支出在科学技术经费上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山东省政府紧跟国家大趋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把科技创新视为实现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不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规模。观察图3-2可知,除了2014年稍有下降外,2010—2017年山东省财政科技支出总量呈现逐年稳步上升趋势。财政科技支出、财政支出以及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75%、10.63%和8.23%,对比发现,山东省财政科技支出的绝对规模增长速度快于财政支出与GDP的增长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山东省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日渐重视、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需求,可以预见,未来山东省的财政科技投入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然而相对于财政支出增速与GDP增速,2012—2018年间山东省财政科技支出增速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13年增速最高,达到19.3%,而2014年增速最低,只有-1.34%,财政科技支出增速的波动幅度较大表明政府对于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带有盲目性,缺乏一定的计划,相关立法并没有贯彻到位,因此山东省政府应进一步稳定财政科技投入的相关政策,保证省内科技活动能够稳步开展。通过图3-3观察山东省各地市历年的财政科技投入情况,发现山东省不同地市在2012—2018年间的财政科技投入差距逐年加大,省内各地市财政科技投入总量愈发不均衡,其中以青岛、烟台、潍坊、济南和威海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明显高于枣庄、日照、莱芜和聊城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青岛市一直高居榜首。通过表3-3可知,青岛市2018年财政科技投入达到45.15亿元,位居第二位的烟台市投入额为28.99亿元,二者相差16.16亿元,而末位的莱芜市投入额仅为1.17亿元,与青岛市相差43.98亿元,仅占青岛市的2.6%。而2012年投入额最高的青岛市投入17.29亿元,比投入额最低的日照市多出15.92亿元,由此可见,山东省各地市财政科技投入额差距的逐年扩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造成了政府财政在科技投入能力上的不同,这就要求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市更要注重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工作,力求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通过图3-3观察山东省各地市历年的财政科技投入情况,发现山东省不同地市在2012—2018年间的财政科技投入差距逐年加大,省内各地市财政科技投入总量愈发不均衡,其中以青岛、烟台、潍坊、济南和威海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明显高于枣庄、日照、莱芜和聊城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青岛市一直高居榜首。通过表3-3可知,青岛市2018年财政科技投入达到45.15亿元,位居第二位的烟台市投入额为28.99亿元,二者相差16.16亿元,而末位的莱芜市投入额仅为1.17亿元,与青岛市相差43.98亿元,仅占青岛市的2.6%。而2012年投入额最高的青岛市投入17.29亿元,比投入额最低的日照市多出15.92亿元,由此可见,山东省各地市财政科技投入额差距的逐年扩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造成了政府财政在科技投入能力上的不同,这就要求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市更要注重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工作,力求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3.1.2 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济南市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模型初探[J]. 王伟华,岳海鸥,白云清.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0(01)
[2]青岛市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研究[J]. 姜文琪,周咏梅,郭毅. 会计师. 2019(24)
[3]基于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功能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 武文风,尹璐,张崇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地方政府竞争、法制环境与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基于2008—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贺宝成,王家伟,王娇杨.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9(03)
[5]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张悟移,王君华. 科技与经济. 2019(02)
[6]陕西省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分析与评价[J]. 杨建飞,陈亚新. 金融经济. 2019(02)
[7]基于DEA模型的重庆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J]. 程莉,胡典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8]公共风险约束下中国地方财政支出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 王谦,董艳玲. 财政研究. 2018(11)
[9]基于DEA方法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估计及优化对策[J]. 杨建飞,席小瑾.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8(11)
[10]财政科技投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中介效应研究[J]. 马建龙,李盛竹. 地方财政研究. 2018(10)
本文编号:3211268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东省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图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增加科技投入提供了财力保障,伴随“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等战略的实施,政府开始更加重视科技的发展,将科学技术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而且《科技进步法》也硬性规定了“国家财政支出在科学技术经费上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山东省政府紧跟国家大趋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把科技创新视为实现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不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规模。观察图3-2可知,除了2014年稍有下降外,2010—2017年山东省财政科技支出总量呈现逐年稳步上升趋势。财政科技支出、财政支出以及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75%、10.63%和8.23%,对比发现,山东省财政科技支出的绝对规模增长速度快于财政支出与GDP的增长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山东省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日渐重视、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需求,可以预见,未来山东省的财政科技投入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然而相对于财政支出增速与GDP增速,2012—2018年间山东省财政科技支出增速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13年增速最高,达到19.3%,而2014年增速最低,只有-1.34%,财政科技支出增速的波动幅度较大表明政府对于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带有盲目性,缺乏一定的计划,相关立法并没有贯彻到位,因此山东省政府应进一步稳定财政科技投入的相关政策,保证省内科技活动能够稳步开展。通过图3-3观察山东省各地市历年的财政科技投入情况,发现山东省不同地市在2012—2018年间的财政科技投入差距逐年加大,省内各地市财政科技投入总量愈发不均衡,其中以青岛、烟台、潍坊、济南和威海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明显高于枣庄、日照、莱芜和聊城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青岛市一直高居榜首。通过表3-3可知,青岛市2018年财政科技投入达到45.15亿元,位居第二位的烟台市投入额为28.99亿元,二者相差16.16亿元,而末位的莱芜市投入额仅为1.17亿元,与青岛市相差43.98亿元,仅占青岛市的2.6%。而2012年投入额最高的青岛市投入17.29亿元,比投入额最低的日照市多出15.92亿元,由此可见,山东省各地市财政科技投入额差距的逐年扩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造成了政府财政在科技投入能力上的不同,这就要求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市更要注重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工作,力求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通过图3-3观察山东省各地市历年的财政科技投入情况,发现山东省不同地市在2012—2018年间的财政科技投入差距逐年加大,省内各地市财政科技投入总量愈发不均衡,其中以青岛、烟台、潍坊、济南和威海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明显高于枣庄、日照、莱芜和聊城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青岛市一直高居榜首。通过表3-3可知,青岛市2018年财政科技投入达到45.15亿元,位居第二位的烟台市投入额为28.99亿元,二者相差16.16亿元,而末位的莱芜市投入额仅为1.17亿元,与青岛市相差43.98亿元,仅占青岛市的2.6%。而2012年投入额最高的青岛市投入17.29亿元,比投入额最低的日照市多出15.92亿元,由此可见,山东省各地市财政科技投入额差距的逐年扩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造成了政府财政在科技投入能力上的不同,这就要求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市更要注重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工作,力求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3.1.2 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济南市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模型初探[J]. 王伟华,岳海鸥,白云清.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0(01)
[2]青岛市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研究[J]. 姜文琪,周咏梅,郭毅. 会计师. 2019(24)
[3]基于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功能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 武文风,尹璐,张崇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地方政府竞争、法制环境与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基于2008—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贺宝成,王家伟,王娇杨.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9(03)
[5]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张悟移,王君华. 科技与经济. 2019(02)
[6]陕西省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分析与评价[J]. 杨建飞,陈亚新. 金融经济. 2019(02)
[7]基于DEA模型的重庆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J]. 程莉,胡典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8]公共风险约束下中国地方财政支出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 王谦,董艳玲. 财政研究. 2018(11)
[9]基于DEA方法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估计及优化对策[J]. 杨建飞,席小瑾.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8(11)
[10]财政科技投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中介效应研究[J]. 马建龙,李盛竹. 地方财政研究. 2018(10)
本文编号:3211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21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