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基于政府补贴的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04:57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问题是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考虑政府财政补贴下,引入民办与公办养老服务的替代因子,构建民办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动态供给模型,分析不同补贴方式和补贴力度对服务均衡供给量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补贴乘数分析政府补贴对养老服务机构最优供给决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政府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财政补贴可以增加养老服务市场供给量,相较于运营补贴,政府建设补贴的政策效应更加明显;财政补贴降低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成本和投资风险,刺激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民办养老服务供给增加幅度大于公办养老服务供给减少幅度,养老服务市场有效供给增加。在财政预算约束下,选择恰当的财政补贴方式,可以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加养老服务市场的有效供给,缓解养老服务财政压力。 

【文章来源】:运筹与管理. 2020,29(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图文】:

基于政府补贴的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研究


运营补贴前后养老服务均衡供给量变化情况

供给量,情况,机构


图1 运营补贴前后养老服务均衡供给量变化情况由图1可知,运营补贴前公办机构的养老服务均衡供给量高于民办机构;补贴后公办机构的养老服务均衡供给量随着补贴比例的增大不断减少,而民办机构的养老服务均衡供给量随补贴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幅度大于公办机构养老服务供给量较少的幅度,即运营补贴后养老服务供给量高于补贴前的养老服务供给量。

乘数,情况,服务市场,社会资本


由图5可知,随着养老服务运营补贴力度T1的提高,运营补贴乘数K1逐渐降低,且K1<1,即单位养老服务运营补贴力度不能促进民办机构养老服务供给量的成倍增加,说明运营补贴效果并不明显。当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后,民办机构的运营管理决策更具有灵活性和科学性,能够在一定时期内达到预期收益,因此,运营补贴的政策效应相对较低。由图5可知,K2>K1,且K2>1,即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T2使得服务市场供给量的成倍增加,其乘数效应显著高于运营补贴乘数效应。养老机构具有高投资、慢收益的特点,导致了追逐利益的社会资本对养老服务市场是望而却步的,因此,政府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建设补贴,降低了社会资本的投资风险,提高社会资本进入服务市场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养老服务市场的有效供给。由图5可知,随着政府财政补贴力度的增加,两种补贴的乘数均逐渐降低。这是由于财政补贴政策是短期的激励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并在养老机构运营初期不能自负盈亏时,政府予以财政补贴。当养老机构达到预期收益后,可适当调整降低补贴比例。若短期财政补贴政策长期化,难以分离出企业的真实经营收益,社会资本不能发挥自身优势,削弱市场竞争的调控功能,影响市场调节机制的充分发挥,最终导致财政资金无法实现既定效果。若补贴力度过大,则会加剧财政收支矛盾,扩大政府管控的领域,使得公办养老机构供给量大量减少,进而导致补贴政策效应大幅下降。作为政府财政的转移性支出,养老服务财政补贴政策对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财政补贴的乘数效应为优化养老服务财政补贴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养老服务市场化财政补贴与调整机制研究[J]. 甘炜,刘向杰,于凌云.  地方财政研究. 2017(11)
[2]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化中的财政补贴方式及标准测度[J]. 陈志勇,张薇.  求索. 2017(01)
[3]PPP模式下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与实现路径研究[J]. 郝涛,徐宏,岳乾月,张淑钢.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7(01)
[4]基于财政支付适度水平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路径选择[J]. 穆怀中,张文晓,沈毅.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2)
[5]推动我国养老资源供给侧改革的财税政策研究[J]. 蔡秋宇,陈昕.  经济研究参考. 2016(41)
[6]“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资问题分析与建议[J].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宏观经济管理. 2016(03)
[7]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 王桂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12)
[8]发展养老服务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J]. 辜胜阻,方浪,曹冬梅.  经济纵横. 2015(09)
[9]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的政府补贴机制研究[J]. 刘向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08)
[10]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J]. 吴玉韶,王莉莉,孔伟,董彭滔,杨晓奇.  老龄科学研究. 2015(08)



本文编号:3281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281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6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