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财政转型下的河务运作——以河银制度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8-08 09:44
清代河工具有商品化运作的特征,河务成败取决于白银。清代前期的治河成就取决于巨额白银供给,至道光时期,清廷已对河工的巨额财政消耗力不从心。咸丰军兴之后,以"银钞搭放"形式维持河务最基本的运作。咸丰五年铜瓦厢决口导致黄河兰考以下河段"弃淮北流",河务部门迫于财务短缺,对这一突发事件束手无策。同治元年清廷重启河务,恢复使用实银。但此时户部对各地财政逐渐失去控制与协调能力。河务成为河南、山东、直隶地方事务,随着河务财政与鲁豫地方财政体系对接完成,河务转为"在地化"。光绪前中期,直隶、山东、河南都恢复了定额河银的管理方式,但此时由于国际白银价格下跌和晚清巨额赔款、外债,河务用银严重贬值,最终只能大规模缩减工程规模,导致豫鲁等地深受"黄患"。
【文章来源】:安徽史学.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 咸丰河银严重短缺
二、 河务向“在地化”发展
1.河南
2.山东
三 、“在地化”基础上的定额河银制度
1.下游堤防成形
2.地方河务机构建立
3.定额河银制度的代价
四 白银贬值与清末河务崩溃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民争利:包世臣南河经费改革思想与实践[J]. 刘文远. 清史研究. 2019(01)
[2]第二次耗羡归公:同治年间江苏的钱漕改章[J]. 周健. 近代史研究. 2019(01)
[3]1766-2000年黄河上中游汛期径流量波动特征及其与PDO关系[J]. 潘威,郑景云,满志敏. 地理学报. 2018(11)
[4]“治河即所以保漕”?——清代黄河治理的政治意蕴探析[J]. 贾国静. 历史研究. 2018(05)
[5]试论清代财政体系的近代转型[J]. 倪玉平.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8(04)
[6]李鸿章与晚清河政[J]. 周蓓.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7]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试论清朝咸、同时期的财政转型[J]. 倪玉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6)
[8]论清朝灭亡的货币因素[J]. 王五一. 理论学刊. 2016(04)
[9]清代前期黄河额征河银空间形态特征的初步研究——以乾隆五十七年的山东为例[J]. 潘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4(04)
[10]晚清黄河改道与河政变革——以“黄河改道图”的绘制运用为中心[J]. 席会东.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3(03)
博士论文
[1]清代河工研究(一);清代河工研究(二)[D]. 裴丹青.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近代中国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影响(1800-1935)[D]. 习永凯.河北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晚清河政研究(公元1840年—1911年)[D]. 芮锐.安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29723
【文章来源】:安徽史学.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 咸丰河银严重短缺
二、 河务向“在地化”发展
1.河南
2.山东
三 、“在地化”基础上的定额河银制度
1.下游堤防成形
2.地方河务机构建立
3.定额河银制度的代价
四 白银贬值与清末河务崩溃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民争利:包世臣南河经费改革思想与实践[J]. 刘文远. 清史研究. 2019(01)
[2]第二次耗羡归公:同治年间江苏的钱漕改章[J]. 周健. 近代史研究. 2019(01)
[3]1766-2000年黄河上中游汛期径流量波动特征及其与PDO关系[J]. 潘威,郑景云,满志敏. 地理学报. 2018(11)
[4]“治河即所以保漕”?——清代黄河治理的政治意蕴探析[J]. 贾国静. 历史研究. 2018(05)
[5]试论清代财政体系的近代转型[J]. 倪玉平.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8(04)
[6]李鸿章与晚清河政[J]. 周蓓.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7]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试论清朝咸、同时期的财政转型[J]. 倪玉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6)
[8]论清朝灭亡的货币因素[J]. 王五一. 理论学刊. 2016(04)
[9]清代前期黄河额征河银空间形态特征的初步研究——以乾隆五十七年的山东为例[J]. 潘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4(04)
[10]晚清黄河改道与河政变革——以“黄河改道图”的绘制运用为中心[J]. 席会东.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3(03)
博士论文
[1]清代河工研究(一);清代河工研究(二)[D]. 裴丹青.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近代中国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影响(1800-1935)[D]. 习永凯.河北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晚清河政研究(公元1840年—1911年)[D]. 芮锐.安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29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32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