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政府”背景下1921年公债整理的博弈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28 02:50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1921年公债整理的原因、内在机理和意义进行重新探讨,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中央政权的下移与财权的向虚,而诱因则为亟待修复信用失范的公债制度。公债整理实为政府和银行重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公债运行机制的过程,通过构建纳什谈判博弈模型,表明此次公债整理办法是帕累托有效的。在新的公债偿借体系下,通过引进独立第三方机构——总税务司,旧债偿还得以保证,新债发行得以有效约束,从而维持了北洋政府后期的公债信用。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1920年12月—1921年1月若干公债价格变化趋势图
作为投资标的,银行持有公债是为增强资产的收益性和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及安全性。银行既可以一直持有公债,赚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又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赚取利差。但如果银行持有的公债发生违约,不仅盈利功能消失,其流动性也会下降,从而增加银行信用风险。从图2可知,28家银行中,有价证券占总资产的比值超过5%的有15家。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规定银行持有证券资产的最大规模,每个银行主要根据资本充足率、风险偏好等制定各自的证券投资目标。比照现当代银行持有证券的情况,1920年华资银行投资有价证券的规模并不小。例如,1990—1998年美国所有存有存款保险的商业银行的证券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介于15%—20%之间,其中,信用良好的美国财政部和政府机构债券占10%—17%,信用较差的州和地方政府证券只占总资产的1%—2%。(28)对于1921年之前的情况,公债并不属于无风险债券。所以,综合来看,图2中的28家银行风险资产持有比例并不低,公债违约会对银行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产生较大影响。从1920年之前各项公债的偿还情况及市场价格来看,整体呈稳定状态,信用好的公债能够继续维持,但信用差的公债没有改善。虽然现状暂且没有造成风险,但如果信用差的公债一直都得不到偿付,会在将来使银行坏账增加,从而产生风险。
1921—1924年各项公债平均价格变化趋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与20世纪20年代北京政府内债的整理与管理[J]. 刘杰,李莎莎. 暨南史学. 2018(03)
[2]近代中国公债增信方法及偿债基金作用[J]. 王峰. 地方财政研究. 2016(02)
[3]中国政府的债务违约研究(1912-1936年)[J]. 王平子,马长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5(01)
[4]论近代债信缺失与民国政府债信维护[J]. 孙建国.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4(03)
[5]上海银行公会与1920年代北京政府内债整理[J]. 郑成林,刘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6]民国时期债券信用担保初探[J]. 孙建国,贾瑞. 史学月刊. 2013(07)
[7]近代中国的政府公债与金融市场[J]. 杜恂诚. 财经研究. 2012(09)
[8]1921年北洋政府整理公债述评[J]. 何旭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9]略论1921年内债整理[J]. 武艳敏. 兰州学刊. 2004(05)
[10]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J]. 刘尚希. 经济研究. 2003(05)
博士论文
[1]北洋政府内国公债发行研究[D]. 刘晓泉.湖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53253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1920年12月—1921年1月若干公债价格变化趋势图
作为投资标的,银行持有公债是为增强资产的收益性和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及安全性。银行既可以一直持有公债,赚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又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赚取利差。但如果银行持有的公债发生违约,不仅盈利功能消失,其流动性也会下降,从而增加银行信用风险。从图2可知,28家银行中,有价证券占总资产的比值超过5%的有15家。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规定银行持有证券资产的最大规模,每个银行主要根据资本充足率、风险偏好等制定各自的证券投资目标。比照现当代银行持有证券的情况,1920年华资银行投资有价证券的规模并不小。例如,1990—1998年美国所有存有存款保险的商业银行的证券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介于15%—20%之间,其中,信用良好的美国财政部和政府机构债券占10%—17%,信用较差的州和地方政府证券只占总资产的1%—2%。(28)对于1921年之前的情况,公债并不属于无风险债券。所以,综合来看,图2中的28家银行风险资产持有比例并不低,公债违约会对银行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产生较大影响。从1920年之前各项公债的偿还情况及市场价格来看,整体呈稳定状态,信用好的公债能够继续维持,但信用差的公债没有改善。虽然现状暂且没有造成风险,但如果信用差的公债一直都得不到偿付,会在将来使银行坏账增加,从而产生风险。
1921—1924年各项公债平均价格变化趋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与20世纪20年代北京政府内债的整理与管理[J]. 刘杰,李莎莎. 暨南史学. 2018(03)
[2]近代中国公债增信方法及偿债基金作用[J]. 王峰. 地方财政研究. 2016(02)
[3]中国政府的债务违约研究(1912-1936年)[J]. 王平子,马长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5(01)
[4]论近代债信缺失与民国政府债信维护[J]. 孙建国.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4(03)
[5]上海银行公会与1920年代北京政府内债整理[J]. 郑成林,刘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6]民国时期债券信用担保初探[J]. 孙建国,贾瑞. 史学月刊. 2013(07)
[7]近代中国的政府公债与金融市场[J]. 杜恂诚. 财经研究. 2012(09)
[8]1921年北洋政府整理公债述评[J]. 何旭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9]略论1921年内债整理[J]. 武艳敏. 兰州学刊. 2004(05)
[10]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J]. 刘尚希. 经济研究. 2003(05)
博士论文
[1]北洋政府内国公债发行研究[D]. 刘晓泉.湖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53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55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