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3 19:20
本文关键词:宁化县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使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如何协调水土保持与社会经济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人类社会为了控制水土流失,保障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的有效投入和管理。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调整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对于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宁化县为例,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在水土流失成因分析与治理历史回顾的基础上,从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相关实践、水土保持生态服务成本核算和价值评估、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等角度对宁化县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宁化县水土流失成因复杂,多次历史治理成果得而复失;补偿机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效益初显;但补偿机制存在脆弱性与不稳定性、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通过对宁化县2001~2011年水土保持生态服务进行成本核算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宁化县水土保持生态服务成本为11684.95万元;新增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42425.85万元/a;新增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市场价值14258.76万元/a。从水土保持生态服务成本与价值角度,综合考虑受益者受益程度、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探讨宁化县2001~2011年两类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基于支付意愿的生态服务市场价值补偿标准为5500.32万元/a,补偿年限应与生态系统恢复的时间尺度相匹配,作为补偿的参考标准;基于效益的成本分摊补偿标准11684.95万元,为一次性补偿,作为补偿的最低标准。针对宁化县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构建全面系统的生态补偿网络,推动水土保持投入机制转变,强化自我补偿能力,探索多元化补偿主体与补偿方式,增强生态补偿激励作用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 补偿标准 宁化县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45;S157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中文文摘5-10
- 绪论10-22
- 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8
- 2.1 国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11-14
- 2.2 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展14-16
- 2.3 存在问题与研究趋势16-18
- 3 研究内容及方法18-22
- 3.1 研究内容18
-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8-22
- 第一章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基本理论22-30
- 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内涵22-23
- 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23-24
- 3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原则24-25
- 4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理论25-28
- 5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28-30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30-36
- 1 自然地理概况30-31
- 1.1 气候30
- 1.2 水系30-31
- 1.3 土壤31
- 1.4 植被31
- 2 社会经济概况31-36
- 2.1 行政区划与人口31-32
- 2.2 土地利用现状32-34
- 2.3 农业经济概况34-36
- 第三章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概况36-44
- 1 水土流失概况36-37
- 2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37-40
- 2.1 自然因素37-38
- 2.2 历史因素38-39
- 2.3 社会经济因素39-40
- 3 水土流失治理历史回顾40-44
- 第四章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44-62
- 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相关实践与评价44-53
- 1.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相关实践44-48
- 1.2 实施效果及评价48-53
- 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分析53-59
- 2.1 利益相关者分析53-54
- 2.2 补偿主客体54-55
- 2.3 补偿标准55-57
- 2.4 补偿方式57
- 2.5 总体评述57-59
- 3 本章小结59-62
- 第五章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成本核算与价值评估62-72
- 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成本核算62-64
- 1.1 直接成本62-63
- 1.2 机会成本63
- 1.3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成本63-64
- 2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评估64-70
- 2.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方法64-68
- 2.2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68
- 2.3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市场价值68-70
- 3 本章小结70-72
- 第六章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研究72-82
- 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体与客体的确定72-73
- 1.1 补偿主体72-73
- 1.2 补偿客体73
- 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计算的相关系数73-76
- 2.1 水量分担系数74
- 2.2 用水效益修正系数74
- 2.3 支付意愿系数74-75
- 2.4 支付意愿修正系数75-76
- 2.5 支付能力修正系数76
- 3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76-81
- 3.1 基于支付意愿的生态服务市场价值补偿标准76-79
- 3.2 基于效益的成本分摊补偿标准79-81
- 4 本章小结81-82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82-90
- 1 研究结论82-84
- 2 政策启示84-87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87-90
- 附录90-94
- 参考文献94-100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100-102
- 致谢102-104
- 个人简历104-1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峰陵;雷少平;罗小勇;邱凉;樊皓;;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2 林开旺;侵蚀劣地不同治理措施生态系统养分积累与分配状况[J];福建农业学报;2002年02期
3 吴岚;秦富仓;余新晓;饶良懿;;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9期
4 刘梦婕;刘影;冯骥;温亚利;;基于不同利益视角下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问题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谭建金;陈松林;yず缧,
本文编号:419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41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