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所得税 增值税 税基重叠 重复征税 税制结构
【摘要】:根据现行税收理论,我国税收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而世界多国税制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直接税和间接税相平衡的“双主体”,甚至倾向于直接税占较高比重的税制结构。因此,国内外学者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税收征管水平及社会深化改革的需要,纷纷提出我国需要通过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来逐步向“双主体”税制结构方向改革的倡议。目前,我国确实需要直接税和间接税相平衡的“双主体”税制结构。但是,本人认为,当下提出的我国税制结构失衡的观点及提高直接税的比重方法有待商榷,因这些观点是在将我国占比较大的增值税视为间接税类税种,从而人为拔高了间接税比重的基础上形成的。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发展现状之后,得出两税类的实质:所得税是对利润为主的所得的征税;对增值额征收的增值税,则是对未作若干扣除的、构成利润实体的差价(接近于毛利润)的征税。两者都有对利润的征税,因此两税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包括所得税和增值税收入的相关关系、税基间的重叠关系和由此而产生的两税间的重复征税关系。税基间的重叠关系分别从理论税基、税法规定的税基和实际推演税基三个方面展现,得出两税税基(所得和增值)之间具有同源性和正相关性。现行税收理论认为,增值税形式上按照销售收入征收,属于间接税类税种。但实际上增值税按照差价征收,这里的差价是构成利润的基础,由于所得和增值的同源性,流转环节征收的、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的增值税相当于“预征”所得税,与所得税存在重复征税的关系。根据上述两税间关系的分析,所得是增值的组成部分,所得税与增值税均有就增值征的税,两税只有量差而无质别,不应归属为不同的税类。结合直接税和间接税的综合划分标准,研究得出我国增值税应该归属于直接税类,从而我国税制结构应为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本论文基于以上思路,探讨、研究、重构了所得税、增值税理论和直接税、间接税结构理论,通过定义增值税为直接税类税种,对增值税占比较大的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作出了肯定,创新了现行中外增值税所得税理论、直接税和间接税理论。
【关键词】:所得税 增值税 税基重叠 重复征税 税制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12.4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绪论7-14
-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理论和实践意义7-9
- 一、选题的来源7
-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7-8
- 三、选题的实践意义8-9
- 第二节 文献综述9-11
- 一、国内文献综述9-11
- 二、外文文献综述11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11-12
- 一、研究内容11-12
- 二、研究方法12
- 第四节 论文创新与写作难点12-14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12-13
- 二、本文的写作难点13-14
- 第二章 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发展现状及其实质14-22
- 第一节 现行税制结构中的所得税和增值税14-15
- 第二节 所得税的发展现状及其实质15-18
- 一、所得税发展现状——以企业所得税为例15-18
- 二、所得税的实质18
- 第三节 增值税的发展现状及其实质18-22
- 一、增值税发展现状18-20
- 二、增值税的实质20-22
- 第三章 所得税和增值税间的内在关系22-28
- 第一节 所得税和增值税间存在关联关系22
- 第二节 两税税基间存在重叠关系22-25
- 一、理论税基——所得和增值额22-23
- 二、税法规定的税基23
- 三、推演税基23-25
- 第三节 所得税和增值税间存在重复征税关系25-28
- 一、重复征税25
- 二、两税类间存在重复征税25-26
- 三、两税类间重复征税程度估算——以企业所得税为例26-28
- 第四章 增值税应归为直接税类28-31
- 第一节 直接税和间接税新论28-30
- 一、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新划分标准28
- 二、重新定义直接税与间接税28-30
- 第二节 增值税应归为直接税——结合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关系分析30-31
- 一、增值税应归为直接税的可能性30
- 二、所得税和增值税关系对增值税应归为直接税的验证30-31
- 第五章 增值税归为直接税对我国税制结构的影响31-36
- 第一节 以往对我国税制结构的认识31-33
- 一、我国以往的税制结构31
- 二、与OECD地区税制结构的比较31-33
- 三、以往对我国税制结构的认识偏差33
- 第二节 对我国税制结构的重新认识33-35
- 一、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可能需要重新界定33-34
- 二、对我国税制结构的重新认识34-35
- 第三节 对我国税制结构理论的影响35-36
- 第六章 总结36-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军,奚国泉;增值税改革应重视纳税人结构问题[J];税收与企业;2001年12期
2 张炜;实施增值税改革相关问题的分析和研究[J];财政研究;2003年11期
3 张安东;东北增值税改革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影响[J];中国冶金;2005年09期
4 胡娟;增值税转型:2006年宜铺开[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87期
5 黄文;陈丽军;;公私权利的博弈——论增值税改革的理性基础[J];商场现代化;2006年09期
6 熊建军;;增值税改革试点及对企业的影响[J];审计与理财;2006年10期
7 胡勇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增值税改革方向[J];税务研究;2007年04期
8 张娥;庞亮;;增值税转型“增值”油企[J];中国石油石化;2008年23期
9 陈佩华;;对增值税转型影响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8年09期
10 黄凤羽;;四问增值税转型[J];新理财;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邓入心;;浅析增值税转型[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春梅;;增值税转型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和应对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童锦治;李星;王佳杰;;关于增值税“扩围”的税率选择与居民消费变动的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胡春;;论我国现代型增值税模式的构建[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孙彩英;刘益;;营业税改增值税对高校的影响[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第19章 煤炭财税政策[A];2009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姚长辉;细说增值税[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崔帆;增值税转型一步到位 可能性小[N];财经时报;2005年
3 范海坚;增值税转型还转不转[N];中国税务报;2004年
4 刘建军;增值税扩抵缘何未达到心理预期[N];中国税务报;2005年
5 特约撰稿 左小青;增值税改革给市场带来什么[N];中国证券报;2005年
6 左小蕾;增值税改革令上市公司受益[N];东方早报;2005年
7 杨之刚 张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定位和推进[N];光明日报;2005年
8 张刚;增值税改革全国推开尚待时日[N];经济观察报;2004年
9 左小蕾;增值税改革的增长模式[N];经济观察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孙雷;增值税转型的三种可能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聪;基于CGE微观模拟模型的增值税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严才明;增值税的效率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3 刘中虎;增值税的社会经济效应与“营改增”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刘希静;中国增值税流失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罗光;基于A-S模型的增值税逃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浩新;“营改增”对NF航空公司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采假;营改增对A物流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张隆;“营改增”对YD通信公司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高晨曦;清远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效应评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雪;“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6 陈潇;“营改增”政策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生岚;我国证券业“营改增”税负效应模拟分析与实施设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公维欣;现代服务业“营改增”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9 郑宇翔;安徽省“营改增”改革试点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10 何殷婷;“营改增”对江西省物流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24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52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