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地方政府投融资对城镇化协调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14:28

  本文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对城镇化协调性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发展协调性 人口城镇化 空间城镇化 地方政府投融资


【摘要】:城镇化在人口、空间等方面的非协调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日益显现。这种不协调性表现为人口城镇化远远滞后于空间城镇化(或称土地城镇化),出现了如“空城”、“鬼城”、“睡城”等未被预期的乱象。我国的城镇化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当地的财政政策导向、城镇化融资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具有决定权。所以,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对城镇化进程、发展方向以及城镇化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分析城镇化非协调性的产生根源及其作用机理显得十分重要,对此问题的研究则有必要从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入手。 本文以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行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对城镇化协调性的影响。首先对我国城镇化协调性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我国目前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于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所导致的投融资结构扭曲是其主要原因。其次,具体分析了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成本收益和预算约束,基于效用论,从“经济人”角度分析不同预算约束和财政目标下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非协调性形成机理。然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行为对城镇化协调性影响:(1)地方政府通过税收收入、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务三种途径实现城镇化融资,并对城镇化协调性产生不同的影响;(2)基于社会经济增长模型和福利模型,分别分析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效用最大化和民生福利最大化两种目标下,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对城镇化协调性产生不同的影响;(3)财政支出对城镇化协调性的外部效应(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和引导效应)加剧了城镇化非协调性。最后,本文将用城镇人口密度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表现城镇化发展协调性,选取土地财政和财政支出结构为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为控制变量,构建城镇化协调性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2001至2011年30个省级的数据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和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通过对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对城镇化发展协调性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 (1)由于财政分权和政绩考核制度的影响,地方政府往往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发展城镇化。同时,对地方政府来说,短期内空间城镇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人口城镇化,导致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更偏好推动空间城镇化的发展,追求经济短期内高速增长,而忽视民生福利水平的提高。 (2)在对城镇化建设进行融资时,由于资金需求巨大,地方政府财政税收不足,严重依赖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的借债行为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财政,导致空间城镇化发展过度,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 (3)在利用财政资金推动城镇化发展时,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地方性债务游离于上级政府和本级人大的监管之外,地方政府支出行为表现出预算软约束特征。预算软约束之下,地方政府的城镇化模式追求短期效应和经济绩效,注重空间城镇化,忽视人口城镇化。在财政支出结构上,表现为经济性支出过多,并且把民间资本挤出基础设施建设等竞争性领域,流入工业和房地产业,而民生性支出严重不足。经济性支出极大推动了空间城镇化发展,对人口城镇化促进作用较小;而民生性支出对空间城镇化作用不显著,却对人口城镇化发展促进作用很大,,但支出总量不足。最终,不合理的融资机制、财政支出结构和对民间资本的引导效应、挤出效应,致使城镇化发展失调。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通过改变地方政府不合理的城镇化导向和投融资结构,可以使财政资源得到合理的最大化利用,并且通过配合财政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城镇化发展中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同时,研究地方政府财政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揭示其变化的规律性及其内在机制,有助于充分地释放城镇化这一最大潜力的内需效应,也能为地方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指导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协调性 人口城镇化 空间城镇化 地方政府投融资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7;F299.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0-11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1-12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2-1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5-21
  • 第一节 城镇化的内涵及概念界定15-16
  • 第二节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16-17
  •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协调性的影响因素17-21
  • 第三章 “经济人”视角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对城镇化协调性的影响21-30
  • 第一节 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效用分析21-26
  • 第二节 不同预算约束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对城镇化协调性影响的效用分析26-29
  • 第三节 本章小结29-30
  • 第四章 地方政府投融资结构对城镇化协调性影响机制分析30-43
  • 第一节 地方政府融资结构对城镇化协调性的影响30-34
  • 第二节 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对城镇化协调性的影响34-40
  • 第三节 地方政府财政投资的外部效应对城镇化协调性的影响40-41
  • 第四节 本章小结41-43
  • 第五章 实证分析43-50
  • 第一节 变量和指标的选取43-46
  • 第二节 模型设定和计量结果46-49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49-50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50-53
  • 第一节 结论50
  • 第二节 政策建议50-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曹广忠;袁飞;陶然;;土地财政、产业结构演变与税收超常规增长——中国“税收增长之谜”的一个分析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2期

3 陈春;;健康城镇化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年04期

4 尹宏玲;徐腾;;我国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特征及差异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2期

5 王贤彬;张莉;徐现祥;;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7期

6 魏新亚;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构成的地区差异[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12期

7 周飞舟;;大兴土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行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3期

8 卢洪友;袁光平;陈思霞;卢盛峰;;土地财政根源:“竞争冲动”还是“无奈之举”?——来自中国地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1期

9 范进;赵定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测定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学家;2012年05期

10 王世磊;张军;;中国地方官员为什么要改善基础设施?——一个关于官员激励机制的模型[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645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645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