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下财政与竞技体育探究
本文关键词:举国体制下财政与竞技体育探究
【摘要】:国家整体体育水平作为衡量国民身体素质的依据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资源有限,所以"举国体制"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的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举国体制"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毫无疑问,原来封闭的体制已经不适应现在新的形势。那么"举国体制"下对竞技体育的财政投入的现状是什么?有什么问题?应该怎样面对就成为了新问题,而这也是本篇文章关注的重点。文章从我国举国体制下体育财政投入的特点入手,分析国家财政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同时与外国财政对竞技体育的投入进行对比。文章中,将CBA联赛与NBA联赛进行对比,分析我国财政对经济体育职业联赛的影响。最后论文也关注一些已经步入改革的体育项目。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关键词】: 举国体制 竞技体育 财政投入
【分类号】:G812;F812.0
【正文快照】: 1引言1.1选题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封闭式的体制不再适应其发展。改革体制,是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的跨越的必然要求。通过改善原有的举国体制下的体育财政对推进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1.2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都有不少的研究。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奚凤兰;对社会转型期"举国体制"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关海涛,薛兴华;2008年奥运-举国体制的转折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朱国平;;也说体育改革——兼议举国体制[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01期
4 李国岩;;再议举国体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顾则徐;;“举国体制”与足球无关[J];中国报道;2006年07期
6 狐鸣;;建议停止“举国体制”的提法[J];体育学刊;2007年02期
7 于文梅;;探析制约“举国体制”变革的因素[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本刊编辑部;;举国体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年06期
9 蒋元明;;对质疑“举国体制”的质疑[J];前线;2008年10期
10 刘阳;;拿什么送别举国体制[J];南风窗;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仕丰;;“举国体制”的周期性超越发展理论探悉——刍议“举国体制”在当前中国体育中的运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白洁;白逸群;;浅析举国体制下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崔莉;郝勤;;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在体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孙月霞;;举国体制该走向何处?[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5 沈望舒;;文化体育,和谐体育当是强国体育发展的形象与旗帜[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8: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C];2009年
6 刘青;蒋志学;雷红;;试论“举国体制”与我国体育体制和制度的创新[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尹从刚;;再议举国体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胡永红;;市场经济下坚持举国体制的必要性及要处理好的关系[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石龙;王桂荣;;举国体制:一种文化的解说[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刘燕舞;;制度变迁与举国体制的创新[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汀;铿锵玫瑰之败与体育举国体制之殇[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2 陈家兴;“举国体制”与体育发展[N];人民日报;2008年
3 罗俊;举国体制好!英美也要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赵齐;美国也有“举国体制”?[N];国际商报;2010年
5 陶金节;从前亚洲链球冠军看不起病反思举国体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6 孙雨果;对“举国体制”不能“一棍子打死”[N];上海金融报;2012年
7 汪大昭;众说纷纭举国体制[N];人民日报;2004年
8 刘晓利 鲍明晓;举国体制创新论[N];中国体育报;2001年
9 曹 _g;举国体制 时代和人民的需要[N];中国体育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陈思彤;精简 交流 举国体制[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永冠;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2 李琳瑞;我国运动员权利保护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磊;中国举国体制的发生、发展与当代论争[D];南京大学;2012年
2 丁祁;基于SWOT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3 王昒荣;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曹琰;中国乒乓球举国体制与俱乐部体制的效率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王勇;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新凯;对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理论探讨[D];山东体育学院;2011年
7 于兴波;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邓小军;改革和完善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段传虎;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创新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2年
10 周轶;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07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707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