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山东省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差异性测度与其均等化的政策取向

发布时间:2017-09-16 06:41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差异性测度与其均等化的政策取向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财政 公共服务能力 差异性测度 均等化 政策取向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政府工作重点。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政府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目的都是服务于公共服务,而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是服务型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山东省近期以提升地方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中期目标,以区域协调发展为长期工作主题,但作为引擎的公共服务缺乏具体的衡量办法,缺少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政策体系。本文针对山东省各地市间公共服务水平各异的现象,以均衡各地市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对如何实现山东省内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探讨。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公共物品、新公共物品、财政分权和福利经济学理论为理论溯源,建立研究范式,测度山东省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差异,提出加强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首先,本文以《山东省统计年鉴2003-2014》为数据来源,创新性地从政府理财能力、收支平衡能力、区域协调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四方面为着力点,选取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法分别测度山东省各地市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差异,最后运用Kendall一致性检验分析得出:由于经济水平不同、行政能力差异、转移支付不等和历史渊源等原因,山东省各地市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公共服务的现象。其次,基于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经济文化强省等战略目标的需要,本文分别研究欧美国家、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经验,发现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以发展为视角、明确公共服务模式的多样性选择;以法制为基础,强化公共服务制度保障;以均等化为目标,科学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最后,通过对山东省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差异的测度,本文以夯实政府理财能力为物质基础、以强化收支平衡能力为关键路径、以彰显区域协调能力为辅助桥梁、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为根本保障的基本思路提升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具体以高效发展财源经济、完善省级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合理划分省级以下地方事权财权和创新财政金融联合机制为措施,辅助以扩大省直属县试点范围、规范政府行为、加强预算监管和建立奖惩机制的配套措施,提出了完整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地方财政 公共服务能力 差异性测度 均等化 政策取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0 引言11-20
  • 0.1 研究背景11-12
  •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0.2.1 研究目的12
  • 0.2.2 研究意义12-13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13-17
  • 0.3.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13-14
  • 0.3.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14-17
  • 0.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17-19
  • 0.4.1 论文的主要内容17
  • 0.4.2 论文的研究方法17-18
  • 0.4.3 论文的技术路线18-19
  • 0.5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19-20
  • 0.5.1 创新之处19
  • 0.5.2 研究不足19-20
  • 1 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理论溯源20-26
  • 1.1 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内涵20-21
  • 1.1.1 地方财政公共服务的涵义20-21
  • 1.1.2 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涵义21
  • 1.2 地方财政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理论依据21-23
  • 1.2.1 公共物品理论21-22
  • 1.2.2 新公共服务理论22
  • 1.2.3 财政分权理论22
  • 1.2.4 福利经济学理论22-23
  • 1.3 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表现与服务范围23-26
  • 1.3.1 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表现23-24
  • 1.3.2 地方财政公共服务的范围24-26
  • 2 山东省地方财政公共服务非均等化表现及其成因26-32
  • 2.1 山东省地方财政公共服务非均等化表现26-29
  • 2.1.1 义务教育方面26-27
  • 2.1.2 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27-28
  • 2.1.3 医疗卫生方而28-29
  • 2.2 山东省地方财政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成因29-32
  • 2.2.1 经济水平差异29-30
  • 2.2.2 行政能力的差异30
  • 2.2.3 转移支付差异30-31
  • 2.2.4 历史渊源31-32
  • 3 山东省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差异性实证分析32-42
  • 3.1 山东省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表现32-34
  • 3.1.1 政府理财能力32
  • 3.1.2 收支平衡能力32-33
  • 3.1.3 区域协调能力33-34
  • 3.1.4 风险管理能力34
  • 3.2 山东省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差异性测度34-41
  • 3.2.1 指标体系选取与说明34
  • 3.2.2 数据来源与处理34-35
  • 3.2.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差异性测度35-38
  • 3.2.4 基于熵值法的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差异性测度38-39
  • 3.2.5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差异性测度39-40
  • 3.2.6 Kendall一致性检测40-41
  • 3.3 结论与分析41-42
  • 3.3.1 横向比较41
  • 3.3.2 纵向分析41-42
  • 4 地方财政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际经验借鉴42-50
  • 4.1 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42-47
  • 4.1.1 欧美发达国家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42-45
  • 4.1.2 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45-47
  • 4.2 各国地方财政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借鉴47-50
  • 4.2.1 以发展为视角,明确公共服务模式的多样性选择47
  • 4.2.2 以法制为基础,强化公共服务的制度保障47-48
  • 4.2.3 以均等化为目标,科学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48-50
  • 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框架下山东省提升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政策建议50-58
  • 5.1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思路50-51
  • 5.1.1 物质基础:夯实地方政府的理财能力50
  • 5.1.2 关键路径:强化地方财政的收支平衡能力50
  • 5.1.3 辅助桥梁:彰显地方财政的区域协调能力50
  • 5.1.4 根本保障:夯实地方财政的风险管理能力50-51
  • 5.2 山东省提升地方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的具体措施51-54
  • 5.2.1 高效发展财源经济,夯实地方政府理财能力51-52
  • 5.2.2 完善转移政府制度,强化地方财政平衡能力52-53
  • 5.2.3 合理划分地方政府事权财权,彰显地方财政协调能力53
  • 5.2.4 创新财政金融联合机制,提升地方财政的风险管理能力53-54
  • 5.3 配套措施54-58
  • 5.3.1 扩大省直管县试点范围,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54-55
  • 5.3.2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明确政府公共服务边界55-56
  • 5.3.3 加强预算监管,提高地方财政公开性与透明度56
  • 5.3.4 建立奖惩机制,调动地方财政宏观调控积极性56-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个人简历62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成林;;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7期

2 滕晓娜;;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财政政策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S1期

3 陈自强;;西部多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测量与评估——基于贵州民族地区的实证调查[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2期

4 杨林;许敬轩;;地方财政公共文化服务支出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张恒龙;毛雁冰;秦鹏亮;;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与成效[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李文军;唐兴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来自中国省级面版数据的分析[J];中州学刊;2012年04期

7 刘成奎;王朝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研究[J];财政研究;2011年08期

8 张正岩;;关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内涵与改进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段德玉;;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5期

10 南锐;王新民;李会欣;;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评价[J];财经科学;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迟福林;;理顺关系 力促公共服务均等化[N];中国改革报;2007年



本文编号:861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861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