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研究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economy added value is high, the industry correlation degree is strong, is the national strategic indu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s of the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South Korea, Germany and other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role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is reflected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promoting the total economic volume.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mprove the use of economic factors and other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should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with enterprise as the core, build a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oriented by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erfect the supporting mode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information industry. Taking advantage of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to build a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cluster form.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QFD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政府应对能力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1YJC630245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基于微观数据的山西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分类号】:F49;F1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春梅;唐守廉;;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王宏伟;;信息产业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1期
3 吴玉督;;国外信息产业发展经验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05期
4 张安;;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实证与分析[J];情报杂志;200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春梅;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及实证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惠;曾梁杰;;通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基于第三产业发达程度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安世全;刘明军;;电信通信能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3—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袁萍;郑惠莉;;中国电信业技术效率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蔡清龙;;景德镇陶瓷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分析[J];佛山陶瓷;2008年08期
5 詹棠森;尹小富;;景德镇瓷土矿生产与陶瓷产值及GDP的相关分析[J];佛山陶瓷;2011年10期
6 李春梅;杨蕙馨;;中国信息产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省际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2年04期
7 齐志强;康春鹏;;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实证研究——基于对细分的信息产业、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2期
8 李平;江飞涛;王宏伟;;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转型与创新[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3年02期
9 杨春立;;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效用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谢康;肖静华;周先波;乌家培;;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跃胜;;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基于两部门模型的实证检验[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春梅;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其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钟伟;旅游业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韩春民;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何仲;我国电信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及可持续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郑丽;我国居民信息消费及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谢小可;信息资源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茜;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方飞;江苏沿海地区电信业经济适应性评价及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王静;河南省产业贡献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陈志;安徽省信息产业经济贡献评价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于淑敏;农业信息化的测度及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梓栋;宽带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牛慧英;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信息资源产业乘数效应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蔡清龙;陶瓷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9 孙韩;中国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巩雪;我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安珍;论信息产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图书与情报;2005年04期
2 葛新元,王大辉,袁强,方福康;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许丽丽;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发展探析[J];商业研究;2003年22期
4 董志强;结构性失业理论及其对中国失业现状的解释[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刘真;;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中国信息化建设战略[J];创新;2009年06期
6 乌家培;;要重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作用[J];经济与信息;1997年05期
7 胡晓鹏;中国区域信息化差异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5期
8 何伟;夏莘栋;;信息化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张新立;田野;;中国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阎小培;信息产业的概念与分类[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杨谷;[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学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信息化推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李变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李怡;中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黎苑楚;信息产业演进规律与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苏惠香;网络经济技术创新与扩散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陶磊;能源要素与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邵扬;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丁媛;技术进步对我国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唐文波;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3 崔永涛;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巩雪;我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海军;实现我国充分就业的路径探索与政策选择[D];厦门大学;2009年
6 魏博;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陈玉佳;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及其对就业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明;;中国信息产业大发展需要新思路[J];电子设计技术;2000年03期
2 陈向军;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市场的策略探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02期
3 阎建国;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1年01期
4 ;信息产业部确定今年手机调控目标[J];通讯世界;2001年04期
5 ;陕西信息产业在调整中良性发展[J];中国数据通讯;2001年02期
6 ;我国信息产业市场规模预计10年翻两番[J];中国数据通信;2001年05期
7 张桂刚;论我国的信息产业政策[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中国信息产业总规模排名世界第三[J];无线电工程;2001年09期
9 谭祖谊;发展信息产业 促进西部开发[J];现代企业;2001年05期
10 李萍;自主创新与中国信息产业[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莹;;浅议发展锦州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吴基传;;面向21世纪的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李军;;知识经济与知识信息产业布局[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杨明庆;;安阳市信息产业现状及“十五”期间发展思路[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唐晓华;马晓萍;杨小青;;知识经济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张华荣;;发展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7 孙志恒;张宁波;张_g;赵建刚;;山东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战略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8 张淑芳;袁安存;;美国主要信息产业的发展回顾[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船舶通信与导航分册)[C];1999年
9 张锦周;;试论知识经济与信息产业的发展[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10 刘霜桂;;信息产业与我们的社会责任[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创联万网国际信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张向宁;实现因特网价值[N];计算机世界;2000年
2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姜媛;信息产业不仅要做大而且要做强[N];深圳特区报;2005年
3 郑萱 杨渊 耿联;加强政策扶持 发展信息产业[N];新华日报;2002年
4 张晖 史红军;云南信息产业怎样跃上新台阶[N];云南日报;2003年
5 高浩荣;韩国跻身十大信息产业国[N];浙江日报;2000年
6 记者 张朝辉;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推向深入[N];保定日报;2006年
7 记者 徐飞鹏;市政府与国信办信息产业部签署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N];北京日报;2006年
8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 陈伟;务实推进信息化 促进信息产业科技创新[N];中国电子报;2006年
9 信息产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N];中国电子报;2006年
10 暴福锁;本报评出2006年信息产业十件大事[N];中国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欣;信息产业发展机理及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屈超;信息产业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安;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谢强;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冷昕;“金砖五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黎苑楚;信息产业演进规律与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董新建;山东省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信息化推广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柯玲;信息化测度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张显龙;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雷;上海信息产业中的FDI技术转移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爱丽;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孙华良;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鹏飞;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6年
4 许华芳;论信息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D];同济大学;2006年
5 郭辉;日美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焦秀玲;江苏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吴倩倩;日本信息产业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8 蒋李娜;中印信息产业政策及绩效比较[D];海南大学;2013年
9 姬曼姝;论内蒙古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的测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云丽;辽宁省信息产业测度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1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218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