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吗?——基于多期DID方法的政策效应评估
发布时间:2021-08-26 12:15
利用中国2012年启动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这一准自然试验,运用271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法,估计了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发展质量。第二,在控制了地区层面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各种固定效应后,智慧城市建设的确显著增强了试点城市发展质量。相比非试点地区,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东部、西部地区试点效果更佳,并且对行政等级低、创新程度低、人口密度低的城市效果更加明显。更进一步,为了更好地验证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多项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发现,研究结论是稳健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便促进各城市更好地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文章来源】:经济经纬. 2020,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平行趋势检验
其中,controlit表示其他所有控制变量和固定效应,γ为其他不可观测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要使得α1的估计结果无偏,则γ为0。然而,我们并不能直接验证γ是否为0。因而,本文采用间接安慰剂检验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找到理论上不会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的错误smartit变量代替真实的smartit变量。若 α 1 ︿ =0 ,则能得出γ=0,若得到的α1不为0,则说明错误的变量对实际结果产生影响,本文的估计方程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安慰剂检验的可识别性,本文将这个随机过程重复500次,相应的产生500个 α 1 ︿ 的估计值,图2汇报了估计系数的概率密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到 α 1 ︿ 的随机估计值分布在零的附近并且服从正态分布,证明随机生成的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没有政策效应,从而可推得智慧城市试点对实验组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是真实存在的。3.控制变量滞后一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影响——基于HDI分区的比较[J]. 刘耀彬,熊瑶. 经济经纬. 2020(03)
[2]智慧城市、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 赵建军,贾鑫晶.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8)
[3]国家级高新区和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J]. 李健,冯山,代昀昊. 经济经纬. 2020(01)
[4]智慧城市建设能提高居民获得感吗——基于中国居民的异质性分析[J]. 李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5]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对FDI的“二元边际”扩展的影响:理论机制与实证[J]. 聂飞. 国际贸易问题. 2019(10)
[6]财政支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实证检验[J]. 李光龙,范贤贤. 上海经济研究. 2019(10)
[7]雾霾污染对中国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J]. 王晓红,冯严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8)
[8]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大都市区智慧城市建设研究: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 杨凯瑞. 河南社会科学. 2019(07)
[9]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效应评估——来自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研究[J]. 宋弘,孙雅洁,陈登科. 管理世界. 2019(06)
[10]智慧城市渐进式扩容政策的环境效应研究[J]. 崔立志,陈秋尧. 上海经济研究. 2019(04)
本文编号:3364225
【文章来源】:经济经纬. 2020,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平行趋势检验
其中,controlit表示其他所有控制变量和固定效应,γ为其他不可观测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要使得α1的估计结果无偏,则γ为0。然而,我们并不能直接验证γ是否为0。因而,本文采用间接安慰剂检验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找到理论上不会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的错误smartit变量代替真实的smartit变量。若 α 1 ︿ =0 ,则能得出γ=0,若得到的α1不为0,则说明错误的变量对实际结果产生影响,本文的估计方程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安慰剂检验的可识别性,本文将这个随机过程重复500次,相应的产生500个 α 1 ︿ 的估计值,图2汇报了估计系数的概率密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到 α 1 ︿ 的随机估计值分布在零的附近并且服从正态分布,证明随机生成的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没有政策效应,从而可推得智慧城市试点对实验组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是真实存在的。3.控制变量滞后一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影响——基于HDI分区的比较[J]. 刘耀彬,熊瑶. 经济经纬. 2020(03)
[2]智慧城市、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 赵建军,贾鑫晶.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8)
[3]国家级高新区和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J]. 李健,冯山,代昀昊. 经济经纬. 2020(01)
[4]智慧城市建设能提高居民获得感吗——基于中国居民的异质性分析[J]. 李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5]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对FDI的“二元边际”扩展的影响:理论机制与实证[J]. 聂飞. 国际贸易问题. 2019(10)
[6]财政支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实证检验[J]. 李光龙,范贤贤. 上海经济研究. 2019(10)
[7]雾霾污染对中国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J]. 王晓红,冯严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8)
[8]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大都市区智慧城市建设研究: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 杨凯瑞. 河南社会科学. 2019(07)
[9]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效应评估——来自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研究[J]. 宋弘,孙雅洁,陈登科. 管理世界. 2019(06)
[10]智慧城市渐进式扩容政策的环境效应研究[J]. 崔立志,陈秋尧. 上海经济研究. 2019(04)
本文编号:3364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3364225.html